|员工不应成为企业安全建设短板 安全素养培训当以结果为导向( 二 )


比如可以先期用一份通用的安全能力调查问卷来评估所有员工的安全意识水平 , 然后根据员工的资历和工作角色 , 确定他们遭受风险的概率和级别 , 随后进行整体评估 , 以确定对不同员工群体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
【|员工不应成为企业安全建设短板 安全素养培训当以结果为导向】这里可以看出 , 初期的调查和评估对于后期的培训安全至关重要 , 这种相对较高成本的针对性安全培训能否起效 , 关键在于前期调查和评估是否准确 , 如员工是否存在通过特殊权限在敏感系统或对重要数据等方面引发安全事件风险的可能;员工是否有随意访问各类网络信息(如打开恶意网站或恶意邮件的附件等)的行为;员工对工作账户的口令管理态度是严格还是松懈等等 。 这些都将有利于准确评估相关员工应该属于哪一类以及应着重进行哪些方面的安全培训 。
尽管这对于管理者而言提升了成本 , 但从总体来看 , 员工不会因为被迫接受培训自己已掌握的东西而困倦甚至产生懈怠等消极心态 , 相信在收获的效果方面也会对应提升 。
安全培训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自明 , 它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的安全水平有莫大帮助 , 但结合近期诸多结构的报告结果 , 不及预期的居多 。 因此 , 还是应当抓住问题的核心——一方面是教育培养 , 另一方面是实战训练 , 两方面其实是缺一不可的 。

正如每次看到涉及大货车的交通事故内容时 , 下面总会有一堆人在评论“珍爱生命、远离大货” , 但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吗?踩油门超越大货车?那不等于是在快速接近吗 , 谈何远离?抑或是踩刹车拉开距离 , 但这是否又会增加被追尾的概率?很多人都知道钓鱼邮件中的东西不能点击 , 但为什么还会有人做出了错误的操作 , 也许他们缺的不是意识 , 而是如何准确区分正常与风险 , 以及判断接下来应如何做 , 这些光靠理论教育必然是收效甚微的 , 如果不通过真实场景下去亲身体会 , 员工恐怕仍不会真正掌握如何与这类风险对抗 , 自然也就把企业置于一种潜在风险之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