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刘禅不让祭拜 刘禅按照诸葛亮的遗愿将其安葬在哪里

位极人臣的诸葛亮 , 刘禅可以说对他是言听计从 , 视之如父 。可为什么诸葛亮在死后陵墓却是如此的破落不堪?连普通百姓都不如呢?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非常精彩的一个章节——刘备来到卧龙岗的诸葛草庐 , 抬头便见中门上大书一联”淡泊以明志 , 宁静以致远“ 。待不多时 , 孔明从睡梦中醒来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 , 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 , 窗外日迟迟“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 , 面如冠玉;头戴纶巾 , 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
罗贯中笔下的寥寥数语 , 一个仙风道骨 , 儒雅自信的诸葛孔明就跃然纸上 。不过根据东晋人裴启的《语林》记述 , 诸葛亮的形象是:”乘素舆 , 著葛巾 , 执白扇 , 指麾三军 , 众军皆随其进止“ 。与小说相比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显然要简单朴素的多 。

诸葛亮死后刘禅不让祭拜 刘禅按照诸葛亮的遗愿将其安葬在哪里

文章插图
诸葛亮在临死之前给刘禅上了一道奏章 , 叫《自表后主》 。自报家庭固定资产和财产 , 作为一国丞相 , 有人说这是前无古人的历史行为 , 也由他开了先例 。表中他讲的很清楚:一 , 我的一切开销不管在外在内都是靠官俸;二 , 我没有去搞其他的经营 , 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我没有去当什么顾问 , 什么其它产业;三 , 我有一个庄园 , 有田十五倾 , 有桑树八百株 , 子弟的”衣食自由余饶“;我死后要做到”不使内有余帛 , 外有赢财 , 以负陛下“ 。史书最后评价说:他死了 , 如其所言 。
早在《三国志》问世之前 , 陈寿就已经编成《诸葛亮集》二十四篇 , 在上表晋武帝司马炎时他说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道不拾遗 , 强不侵弱 , 风化肃然“ 。
诸葛亮死后刘禅不让祭拜 刘禅按照诸葛亮的遗愿将其安葬在哪里

文章插图
诸葛亮集直到诸葛亮去世后百姓还在追念他 , 至今梁、益二州的百姓赞叹追述他的话还能传到耳朵里 。一千七百多年过去了 , 巴蜀大地还能时常看见以白巾缠头的农人 , 如果追问缘由的话 , 很多人会说这是祖先传下来是为丞相诸葛亮戴孝 , 因此子孙相延直到今天 。这么做的原因正是因为崇拜诸葛亮这种忠贞与伟大的人格 。
诸葛亮死后刘禅不让祭拜 刘禅按照诸葛亮的遗愿将其安葬在哪里

文章插图
【诸葛亮死后刘禅不让祭拜 刘禅按照诸葛亮的遗愿将其安葬在哪里】位于成都的武侯祠闻名天下 , 当人们慕名而至时才会发现 , 武侯祠大门上的匾额题字却并非”武侯祠“ , 而是”汉昭烈庙“ 。
本该具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刘备庙 , 在百姓口中不知何年何月竟成了家喻户晓的武侯祠 。民国年间 , 还有人为此赋诗”门额大书昭烈庙 , 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为输功烈 , 丞相功高百代思“ 。
成都武侯祠是一个君臣合祀的庙 , ”鱼水三顾合 , 风云四海生“ , 诗人李白用雨水的关系来形容刘备和诸葛亮肝胆相照的千古佳话 。刘备礼贤下士的气质 , 诸葛亮一诺千金士为知己者死的气概 , 让后来者心向往之 , 君臣合祀也正是这种美好意愿最恰当的体现 。
诸葛亮死后刘禅不让祭拜 刘禅按照诸葛亮的遗愿将其安葬在哪里

文章插图
成都武侯祠匾额现在每年来武侯祠祭拜的人络绎不绝 , 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武侯祠里有惠陵 , 还有汉昭烈庙 。
武侯祠西侧就是刘备的惠陵 , 这是诸葛亮亲自为刘备选择的风水宝地 。中国历代帝王都把宫殿陵墓的营建视为头等大事 , 而且往往极尽奢华 。而在诸葛亮治下 , 蜀汉的惠陵成为中国封建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小者之一 。
诸葛亮死后刘禅不让祭拜 刘禅按照诸葛亮的遗愿将其安葬在哪里

文章插图
刘备的惠陵修建在定军山脚下的武侯墓则更是朴素 , 因为诸葛亮在临终前曾遗命:“因山为坟 , 冢足容棺;殓以时服 , 不须器物” 。
那么诸葛亮的坟墓有多大呢?能够把棺材放进去就够了 。有没有什么陪葬品?没有 。“殓以时服”就是穿他平时穿的那些衣 , 当时那个季节穿的衣服 。“不须器物” , 什么陪葬品都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