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还有其他方法喝到水吗? 乌鸦喝水还有什么办法?( 二 )


“我给你讲一个同一个王国的故事吧 。”
“什么是同一个王国?”孩子饶有兴趣地听着 。
“从前有一个王国 , 叫同一个王国 。里面的人长得一模一样 。我分不清谁是谁 。”
“哈哈……”孩子觉得很好玩 。
“但是有一个问题 。幼儿园的孩子看起来都一样 。孩子的妈妈长得一模一样 。有一次 , 我妈去接孩子 。才走到一半我就发现 , 我妈不是抱着自己的孩子 , 孩子也不是抱着自己的妈妈……”
孩子的理解能力很好 。他马上举一反三说:“不要画一样的图 。自己画就好……”
宽容和广阔的形象认知 , 能给身处困境的人以希望 。
抗战时期 , 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集体流亡西南 。国立大学的知名教授为了补贴家用 , 纷纷外出打工 。闻一多刻印章 , 物理学家赵九章卖画;梅贻琦夫人织围巾和帽子 , 潘光旦夫人做年糕 。卖帽卖饼的时候脱下旗袍换上粗袍 , 打扮成村妇 。没有人知道这些著名的大学校长和学者的妻子 。
当时 , 同样身在西南的林脱下了自己的标签:《太太的客厅》的女主人 , 中国一代才女...她翻山越岭 , 千里迢迢来到云南大学做英语家教 , 谁也不知道这是唐家的大儿媳妇 。
在万里的惨淡岁月里 , 一杯酒下肚 , 这些身体孱弱、灵魂不屈的精英们依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金写出了一部伟大的逻辑学著作《知识论》 , 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 。
他们可以在安静舒适的书房里背诗学习 , 也可以在跑闹铃的路上构思创作 。他们可以在偌大的客厅里谈笑风生 , 也可以在逃亡的路上欢声笑语 。
这得益于他们敢于打破狭隘的自我形象认知 。当一个人不依赖于外界给的任何评价 , 不局限于别人贴的标签 , 他才是真正自由的...
故事可以创造狭隘 , 也可以打破狭隘 。
我知道这个道理后 , 每次给大一点的孩子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 我一定会问 , 乌鸦喝水还有别的方法吗?
刚开始孩子们都很安静 , 很快就会热烈讨论 , 抢着发言 。答案层出不穷 , 稍加启发 , 就能把关于“乌鸦怎么喝水”的内容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
“你可以找一根长吸管……”
“你可以找个碗把水倒掉……”
“你可以向你的伴侣寻求帮助……”
“你可以用石头打碎瓶子……”
"你可以用尖嘴在瓶子上啄出一个洞……"
“你可以把瓶子放在你身边……”
“可以找小孩 , 用小水枪 , 把水吸上来 , 然后喷到乌鸦嘴里……”
最后我们画了“乌鸦喝水”作为思维导图 。
在这张地图中 , “乌鸦饮水”已经从单一情况下的信息资源网络 , 变成了一个需要多角度探讨的问题 。我们可以试着提高水位或者让水流出来 。我们可以借用各种工具或寻求帮助...
原故事中强调的扔鹅卵石的方法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 , 它不再是阻挡心灵的屏障 。那么大人小孩就可以很轻松地编101个“乌鸦喝水”的故事 。
一想到破坝就像泉水一样...
当我们了解到乌鸦喝水的方式不是只有一种 , 世界也不是只有一种 , 我们也不是只有一种 , 天空空变得明朗开阔 , 事情变得清晰透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