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绝大部分京剧演员都想参与样板戏创排,而后来反对不过是自欺欺人

京剧|绝大部分京剧演员都想参与样板戏创排,而后来反对不过是自欺欺人

文章图片

【京剧|绝大部分京剧演员都想参与样板戏创排,而后来反对不过是自欺欺人】京剧|绝大部分京剧演员都想参与样板戏创排,而后来反对不过是自欺欺人

文章图片


传统戏和革命现代戏都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 那么这二者究竟哪个艺术造诣高 , 这没办法去比较 , 为什么这么说呢?
传统戏的题材是以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为主的 , 但是这些剧目中也有一些作品是歌颂“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 。 并且传统戏的创排凝聚了许多文人墨客 , 他们具有极高的文学造诣 , 他们写出来的剧目那也是一流的 , 像《锁麟囊》、《穆桂英挂帅》等等剧目的唱词都是一流的 。 并且这些剧目凝聚了很多京剧名家的心血 , 他们从唱腔上精益求精 。 所以这些传统剧目也是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 , 并且很多人喜欢这些剧目 。

革命现代戏的题材是歌颂工农兵、歌颂英雄的 , 这些剧目从题材上是成功的 , 因为这些剧目的题材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 。 再有就是我们看这些剧目在表演上也是做了创新 , 也就是从唱念做打上的创新 , 并且这些剧目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 像我们熟知的《节振国》、《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杜鹃山》、《平原作战》、《磐石湾》等等都是艺术精品 。

所以说无论是传统戏还是革命现代戏都是艺术精品 , 并且都有各自喜爱的戏迷群体 , 所以说不能比较哪一种类型的剧目水平更高一些 。
我们今天从京剧艺人的角度来分析分析这些剧目 , 看看京剧演员对于这些剧目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
说实话 , 在过去绝大部分京剧演员都想参与其中 , 这有两种原因 , 我们来看一看 。
其一 , 那就是创排歌颂工农兵、歌颂英雄的剧目是顺应时代 , 因为京剧不可能永远都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 , 所以创新是京剧艺术发展的必然之路 。 而京剧演员对此是十分支持的 , 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 , 例如马连良、周信芳、叶盛兰等等京剧大师都是十分支持的 。

其二 , 那就是当时参与这些剧目的创排是当时京剧艺人唯一登台的机会 。 我们看当初叶盛兰先生进入京剧《红色娘子军》创排剧组那是十分开心的 , 他也是十分珍惜这次机会 , 就连当时分发的样板服都十分看重 , 甚至于看重程度是远远超过了价值不菲的京剧戏服 。
但是“文革”结束后很多京剧演员开始排挤这些剧目了 , 他们忘记了当初争着抢着想进入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之时了 。 那么难道这就正确吗?他们从各个角度去批判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 , 有人说这些剧目“三突出”的原则不正确 , 也有人说这些剧目不属于京剧 ,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

其实 , 这些人的做法不就是自欺欺人吗?并且有这种看法的人也称不上德艺双馨四个字!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爱传统的少年原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 , 谢谢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