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患关系医生更注重自身的医德

【古代医患关系医生更注重自身的医德】古人处理医患关系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就医生而言 , 古代医生更注重自身的医德 , 主张学儒道 , 与人为善 。当然不仅仅是儒家 , 一般的道德也是如此 。很多医生更注重帮助有需要的人 , 进行义诊 。据说当时瘟疫流行 , 孙恩淼去汉中行医 , 那里山高路远 , 交通不便 , 缺医少药 。孙恩淼在这里放弃了医学 , 救了很多人 。为了纪念他 , 后人修建了王耀庙 , 一直流传至今 。尧庙里的对联“坐虎针 , 一龙成功 , 忠君爱民 , 上尧台” , 进一步体现了孙思邈的民本思想 。难怪一般搞医学的人都支持他 , 连普通人家都给药王献祭 。在陕南 , 药王孙思邈在佛寺、道观、孔庙都有一席之地 。在很多地方 , 尤其是农村 , 医生和老师是最受尊敬的人 。直到现在 , 老百姓还会自觉把欠药店的钱还清 , 谁欠谁的 , 医生的账都不差 。这是对医生的尊重 , 体现了医患关系中患者的诚信 。明代有一位儿科医生 , 名叫万全 , 他坚持一个信念 , 平等对待病人 , 倾其所有智慧 , 精心诊治 。他还要求患者要相信医生 , 配合治疗 , 不要找借口刁难医生 。他认为 , 医生和病人应该相互信任 , 密切合作 , 以获得更好的医疗效果 。有一次 , 一个姓胡的人 , 和他发生了矛盾 , 来找他要见他唯一的儿子 。原来这个胡姓人自觉不同意万全 , 于是请了几个医生给儿子看病 , 效果都不好 。在绝望的情况下 , 他来找万全 。不考虑个人恩怨 , 认真诊治 。因为孩子缠绵了很久 , 但有所好转 , 胡姓急于救儿子 , 已经换了医生 。但是绝对不可能去 。我们要等新医生开处方 , 他看完再决定去不去 。他知道孩子的情况 。胡家是独生子女 , 急于救治病人也在情理之中 。医生的职责是治疗病人 , 仅此而已 。无论胡的家人如何误解自己 , 治疗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果然新来的医生开了一个不合适的处方 , 想尽办法不让吃 , 但是胡的家人不听 。结果孩子服药后病情急剧恶化 , 生命危在旦夕 。无奈 , 胡家人又去了万全 。经过精心治疗 , 孩子逐渐恢复了健康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医患关系有多重要 。历史上有很多名医 , 非常重视医德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完善 。明代医学家徐春福经常告诫他的弟子 , 学医要专心致志 , 精诚所至 , 教以礼仪和道德 。医生看病是至关重要的 , 所以他必须全心全意 , 勤勤恳恳 。明代名医龚廷贤著有《益世保元》 , 书中反复强调改善医患关系、保证医疗效果的重要性 。他认为 , 作为一名医生 , 善待病人、治病救人是首要的 , 不能受个人好恶、关系好坏、金钱多少的影响 。作为一名医生 , 他要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医生 , 密切配合 , 遵医嘱服药 。他还编了一首通俗易记的关于医患关系的歌谣 。十医是:善良 , 学儒道 , 知精脉 , 知邪气 , 知运气 , 知经络 , 知药性 , 知制法 , 不嫉妒 , 不讲究利;十病是:选名医 , 肯吃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