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感悟-

感谢悟空邀请 。先说这句话的出处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四书之一的《论语》第四章,里仁篇 。
这句话意思简介明了 。从字面讲,“讷”,是会意字,从言,从内 。表示有话在肚里,难以说出来,为“语言迟钝”之意 。《说文》解释:讷,言难也 。“敏”,是形声,从攴(pū),每声 。“敏”甲骨文左部表示女子生育,右部表示抓用、手触摸,造字之初敏字本意为:孕妇对触摸反应强烈,后来引申为“动作快”,《说文》中解释:敏,疾也 。

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感悟-

文章插图
由此可见,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可用一句话概括:君子少说多做!
少说多做,孔子的这句话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重行,重实践 。重实践,务实效,是中国传统文化流传几千年的一个优秀传统 。从上古的神话到尧舜禹,从孔子到孟子、荀子再到宋明理学,“行”在中国文化中都是一个重要的词语 。重行大于重知 。
《论语》中还有多处类似语句:第一章学而篇中“敏于事而慎于言”、第二章为政篇中“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第五章公冶长篇中“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这样的语言比比可见 。由此可知,“行”这一字,在孔子代表的儒家思想中地位何其之重!
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感悟-

文章插图
孔子为什么如此强调、重视实践?原因其实很简单,说话容易做到难 。
这个问题,到今天,仍然是许多人的通病 。说话时能说上天,落到行动处却连影子都没有 。所以,孔子认为,嘴上功夫不重要,是否君子看行动!满嘴仁义道德的人,不一定是君子 。不标榜自己的人,倒有可能是那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真君子 。
后来,孔子的这一思想不断得到后人的发展,尤其到了明代,心学家王阳明更是将行的意义推到了极致 。
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感悟-

文章插图
“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一个人,你心里想了什么、起了什么念头,其实就是你的行为,所以,要在一念发动处修养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阳明的思想固然有反对者,但一个人,如果能看到自己每念发动处的“善”和“不善”,这样的人格,一定可以称得上君子品格的 。
今天,我们身边仍不乏嘴上的伟人,行上的矮人 。殊不知,人生苦短,转瞬即逝,再好的念头,再美的理想,没有实践,只是黄粱一梦 。
如果您也喜欢传统文化,欢迎关注繁星国学,和我们一起寻找儒道文化的智慧!
语言分两种,文字语言和书面语言 。对于从事其它以行,以肢体行动为职业的人这句话具有约束效力 。可是对于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少有约束,还是受不受其约束值得商榷 。有的作家,写手写书,一本又一本的写,一辈子创作无数,洋洋洒洒,这算不算君子不讷言?书面语言,文字语言是不是语言,算不算君子讷于言的一种?还是这句话只是指口头语言,指嘴巴少说话,多作事 。作为从事写作的作家,写手,乐于写字,从事悟空问答的写作者是不在内的?
【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感悟-】Tag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