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误用马谡,诸葛亮用马谡的原因-
【诸葛亮误用马谡,诸葛亮用马谡的原因-】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觉得马谡并不是真的“无能”,《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也并非“完人”,所以才会有了诸葛亮错用马谡的故事发生 。下面是我个人的解读 。
“纸上谈兵”?在我们从小的教育里,“马谡失街亭”的故事一直被作为纸上谈兵的典型案例 。对于“纸上谈兵”,我是有疑问的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肯定是不认可“纸上谈兵”的说法的 。
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其实只是一个“躬耕南阳”的“村夫”,又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当时人们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干 。而马谡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地,先后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 。后来诸葛亮又让他担任参军,时常一起讨论军事谋略,据说常常从白天讨论到天黑 。无论怎么看,诸葛亮“出山之前”更像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马谡则是一个“阅历丰富”又“谦虚好学”的人 。
刘备临终之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 。”诸葛亮当时内心的潜台词可能是这样:“主公啊,我以前也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您忘了吗?要不是因为您的认可和委以重任,我又如何证明我的才能呢?”
文章插图
纸上见功夫
在我看来纸上谈兵在现实里并非贬义词,这里其实想聊聊我以前找工作的经历 。
我以前的工作是程序员,由于没什么上进心,工作了几年后发现跟同学之间的工资差距很大 。于是我急了开始想办法跳槽,跳槽的关键是面试 。
刚开始总是抱着“实干主义”的心态,面试的时候一味强调自己工作的时候如何踏实如何负责,结果显然是各种失败 。后来我开始学习别人,从“包装”简历开始,道研究各种面试题,这个过程里我发现自己确实很多理论知识不过关 。我一边补足理论知识,一边练习做各种面试题,同时模拟面试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对答情形 。最后我成功进入了一家自己比较满意的公司 。
文章插图
我的自身经历告诉我,现代社会很多时候就是先要“纸上见功夫”的 。试想一下,你连纸上功夫都没有做好准备,别人凭什么相信你能做好实际的工作呢?机会往往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
人无完人《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形象可以说是近乎完美的,“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未仆先知,神机妙算” 。但是人都有不足,通过诸葛亮的不足我们能解答这个问题 。
两个一生之敌
由于演义里诸葛亮的形象太过完美,这两个“一生之敌”可能也只是单方面的,他们是周瑜和司马懿 。再看看两人结局:周瑜基本上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临死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司马懿则是把诸葛亮给生生地“熬死了” 。
两人如此天壤之别的结局,原因何在?难道周瑜的才能比司马懿差很多吗?
善战者不如善败者
周瑜年少得志,意气风发,官拜东吴大都督 。赤壁之战中用火计以少胜多,成为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正值人生巅峰的周瑜,却在与诸葛亮的博弈中屡次失利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越是失利心态越差,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身心俱损,英年早逝 。
文章插图
反观司马懿,老谋深算,隐而不发 。他在与诸葛亮的对阵中也是屡战屡败,但是他“败而不耻,败而不伤” 。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始终保持冷静,看清敌我形势 。即便诸葛亮派人用女人的衣服来嘲讽他,他依旧坚定地执行自己“以逸待劳”的战略方针 。最终他成功等到了诸葛亮的“大限之日” 。三分天下终归司马氏,足见善战者不如善败者 。
文章插图
周瑜不善败,诸葛亮其实也不善败 。正因为他自己不善败,所以没有更早地锻炼马谡,让他从失败的经验中学习成长 。
智者千虑无论演义的诸葛亮再怎么厉害,但他终究是人,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形象总归是要有缺陷的 。
诸葛亮只是“将相之材”,而非“帝王之材”,在“知人善任”方面不如刘备也是合理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这一失即使不是“马谡失街亭”,也会是在其他地方 。
推荐阅读
- 《三国演义》火烧新野的故事,《三国演义》诸葛亮火烧新野主要内容-
- 奇门遁甲诸葛亮与刘伯温对比,奇门遁甲秘笈大全解析刘伯温-
- 诸葛亮为什么舌战群儒,历史上诸葛亮有舌战群儒吗-
- 诸葛亮在隆中干什么,诸葛亮古隆中到底在哪-
- 诸葛亮当时为什么不反了阿斗,诸葛亮如果北伐成功会不会杀了阿斗-
- 诸葛亮是姜维的师父,姜维真的是诸葛亮徒弟吗-
- 诸葛亮失败了吗,诸葛亮为什么会失败-
- 诸葛亮骂王朗最早鬼畜,王朗真的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 诸葛亮为啥杀刘封,刘备为何杀死刘封-
- 诸葛亮失败的原因,诸葛亮为啥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