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励志故事?关于励志故事


教育孩子的励志故事?关于励志故事

文章插图
篇一:
现成教育体制的突破路径在哪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 。)
我们行动的依据来源于理念,现实在理念中生成,理念赋予现实以和谐的形式,理念高于现实 。理念高于现实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也就是强调作为心灵主体的能力 。教育作为有灵魂的实践正在于教育实践主体内在理念的引领 。理念高于行动,哲学思考的魅力,正在于启迪个人的内在理念,以理念引领个人的实践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我们的心灯,点燃我们内心的理念之光 。我们把自己的心灯点燃,可以照亮自己,可以照亮身边最贴近的人 。虽然我们不足以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
历史上诸多的教育家们,他们的心灯照亮他们生逢的时代 。回望现代中国教育的历史,那些杰出的心灵,王国维、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陶行知等等,他们的行动充满着人性的温情 。他们的心灯摆在的合适的位置,被很多人看到了,正如《圣经》上说,“人点灯,不放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灯要放在台子上,才能照得更远 。对于我们而言,要把灯摆在合适的位置,可能有很多偶然性,所以最重要的是把心灯点亮 。
【教育孩子的励志故事?关于励志故事】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杰出的先贤们点燃自己的心灯,赋予学校、教育以生动的精神 。象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就是其中杰出的典范 。学校的名字本身就是经亨颐等教育理念的表达,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承续与表达 。春晖中学很多的建筑,同样深情地烙上了那些杰出的灵魂的印记 。夏沔尊把自己的房子命名为平屋,就是认为自己是平凡的人 。这正是他们的平凡之所在,他们做的是最平凡的事,但却是最不平凡的 。他们就是在学校的命名、建筑的命名中,用自己的内在理念伸展出乌托邦的教育空间,他们让我们感受到教育的美好,让我们明白,学校原来还可以如此这般地充满着生命的、文化的、理想的气质,一所简单的学校原来还可以洋溢着爱、美、自由 。是他们,以个人杰出的灵魂改变了学校存在的本质,提升了学校存在的高度,甚至可以说提升了那个时代的教育品质 。他们那个时代难不难?难道不比我们今天难?但他们身在其中却弦歌不止,精神依然卓杰,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成长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人才 。学校的灵魂从何而来,来源于校长,教师,来源于蔡元培、胡适、经亨颐、夏沔尊、朱自清,来源他们内心,来自于他们高贵的灵魂 。
反观我们当下的教育,尽管充满着令人眩目的各种成就,但繁华之中难以掩盖内在精神的贫困,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内心空洞的表演”,我们也早已习惯于生活在表演与观看表演之中 。我们经常是认认真真地完成任务,导致我们作为教育人内心的空洞,这种空间是难以用忙碌来填补的,我们的忙许多时候还在加重这种空洞 。那么,我们凭什么来填补?就是爱,爱是基础性的质素,爱是填补内心空洞的最重要的尺度 。爱有两种基本存在姿态,一种是无对象的爱,一种是具体的爱 。我们更习惯于看得见爱,我们缺少的是超越性的爱,是不爱什么东西的爱,这种无条件的爱,它跟对象无关,它关涉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爱乃是显明我们作为积极的存在 。爱有三种形式:溺爱,这是占有型的爱,始终把爱的对象置于个人的手掌心;放纵型的爱,其实就是不管;解放型的爱,是让他成为独立的自我,让他成为健全的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爱是至关重要的,在爱之上还有责任,在一个平庸的时代,我们需要担当我们自己的责任,而不是逃避,来显现自我对平庸的超越 。
我总在想,我们今天的教育需要学生的感动,惟其如此,教育才能贴近他们生命的深层;也需要我们自己感动,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地投入其中 。但仅有感动是不够的,感动后怎么办?要有健康的人生,成为健全的自我,感动而不能伤感,要展现人性的阳光的一面 。这同样是我们的教育所缺乏的,那种东西是来源于人性自然 。我们需要以阳光的人性来启迪阳光的人性 。不管我们个人遭遇如何,一旦我们与孩子相遇,我们就尽可能地把内心的阳光传达给他们,从而启发他们阳光一样的心灵世界,给他们奠定阳光人生的基础 。我一直记得安南说的一句话,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光明 。我们在抱怨周遭世界的同时,更应该释放自我人性的力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