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之花的作者是?恶之花赏析
名著书籍恶之花
《恶之花》是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的一部诗集,它是一本有逻辑、有结构、有头有尾、浑然一体的书 。《恶之花》被誉为法国“伟大的传统业已消失,新的传统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里开放出来的一丛奇异的花” 。
作品兼具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征 。《恶之花》中的诗不是按照写作年代先后来排列,而是根据内容和主题分属六个诗组,各有标题:《忧郁和理想》、《巴黎即景》、《酒》、《恶之花》、《叛逆》和《死亡》,其中《忧郁和理想》分量最重 。六个部分的排列顺序,实际上画出了忧郁和理想冲突交战的轨迹 。
文章插图
由一百多首诗歌组成的《恶之花》,由诗人精心安排为六个有机组成部分,有序地展开诗人的精神探索 。
第一部分“忧郁与理想”,写忧郁,也写理想,忧郁是沉重的,理想是渺茫的 。穿行在沉重的忧郁中,寻找着难寻的理想 。
第二部分“巴黎即景”,写的是诗人眼中的巴黎,或者说是心中的巴黎 。这不是美丽的城市,不是繁华的“花都”,而是“熙熙嚷嚷的都市,充满着梦想的都市,/幽灵在大白天里拉着行人的衣袖!”(《七个老头子》)波德莱尔将诗歌的视野从浪漫主义的大自然拉到光怪陆离的现代大都市,让人看到的却是一幅幅畸形、变态的图画 。
第三部分以“酒”为题,写诗人的“以酒浇愁”、“以酒为乐”的无奈与悲凉 。
第四部分“恶之花”,诗人从醉酒的幻景转向直面罪恶的“花朵” 。第五部分“叛逆”,是针对上帝的 。在这里,该隐和撒旦都受到了赞美,因为他们是受害者、叛逆者 。世人所希望的,是自己的灵魂能傍着撒旦“休息” 。
第六部分“死亡”,在历经苦难之后,在阅尽丑恶之后,死亡,是唯一的归宿、唯一的慰藉 。死亡是一切的终结,但也是新的开始 。
【恶之花的作者是?恶之花赏析】整首诗集以一首题为《旅行》的长诗作结,概括了诗人一生的求索 。
19世纪的末期法国精神上的压抑与惶惑不安,生活上的焦虑孤独空虚与无聊,肉体上的欲望的沉沦,成为西方世界的普遍精神状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五花八门的现代派文学派别先后出现,到20年代形成高潮 。
值得一提的是,一八四八年革命是法国文学的一个转折点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失去了前期的热情和锐气,强调以“科学的精神”追求更精确的描写和纯客观的分析 。
19世纪80年代,在法国,正式打出了象征主义的旗号,并逐步形成了象征主义作家队伍 。作为这一过渡时期的现代派文学代表人物,波德莱尔不堪忍受家庭束缚,带着生父留给他的十万法郎遗产离开家庭,放浪形骸、标新立异,想以此表示他对正统的资产阶级生活的轻蔑 。
波德莱尔的忧郁既与生俱来,同时也是后天形成的,是作为一个社会个体的人在失落其价值、找不到出路后内心的压抑、躁动的表征 。它反映了人与时代、社会的冲突 。
他忧郁、孤独、高傲、悲观、叛逆,是顽固的个人主义者 。从而也创作出更多焦灼的充满罪恶感的诗歌 。
法国伟大诗人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一部表现西方精神病态和社会病态的诗歌艺术作品 。然而病态未必不是一种美 。波德莱尔的天才,恰恰表现在他能在恶的世界中发现美,也能在美的体验中感受到恶的存在,并通过诗歌化腐朽为神奇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恶之花》是“恶”的艺术,而不是恶的颂歌 。以诗歌表现现代都市的丑恶、现代文明的虚伪以及现代人精神世界的贫乏空虚,是《恶之花》对诗坛的独特贡献,也是波德莱尔给日后的现代主义提供的有益启示 。诗人以罕见的胆识,陈列出种种丑行与败德,也倾诉了深藏于心中的郁闷与苦恼 。其他版本的《恶之花》书的主题是恶及围绕着恶所展开的善恶关系 。恶指的不但是邪恶,而且还有忧郁、痛苦和病态之意,花则可以理解为善与美 。
波德莱尔破除了千百年来的善恶观,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恶,认为恶具有双重性,它既有邪恶的一面,又散发着一种特殊的美 。
它一方面腐蚀和侵害人类,另一方面又充满了挑战和反抗精神,激励人们与自身的懒惰和社会的不公作斗争,所以波德莱尔对恶既痛恨又赞美,既恐惧又向往 。他生活在恶中,但又力图不让恶所吞噬,而是用批评的眼光正视恶、剖析恶 。如果说它是病态之花,邪恶的花,那是说它所生长的环境是病态的、邪恶的 。
推荐阅读
- 拆掉思维里的墙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
- 白马鬃铃花的功效与作用
- 报春花的功效与作用
- 描写春天蝴蝶的句子?秋天蝴蝶和花的诗句
- 百慕大三角图片吓死人的图片视频 百慕大三角图片吓死人的图片 可怕
- 我的县长父亲|《我的县长父亲》原作者回应:说的都是实话,俺爹这辈子不容易!
- 描写鹳雀楼的诗句有哪些?古诗登鹳雀楼的作者
- 描写铁树开花的词语?描写铁树的诗句
- 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 描写白梅花的诗句?描写白梅花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