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祯与曹皇后为何关系紧张?宋仁宗的曹皇后的命运
宋英宗是宋仁宗堂兄的儿子,因为宋仁宗无子,才继承大统 。所以宋英宗并非曹太后亲生,因而更容易产生矛盾,韩琦作为宰相,如何调节两宫矛盾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宋仁宗赵祯与曹皇后为何关系紧张?宋仁宗的曹皇后的命运](https://www.08ts.cn/zb_users/upload/water/2022-05-06/6274d4857bd22.jpeg)
文章插图
北宋仁宗经常生病,宰相韩琦就劝他早立皇嗣以固根本 。但仁宗因自己三个儿子早亡,再立太子就不是亲生的了,所以一直犹豫 。
韩琦以"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劝仁宗,说如不早定接班人,以后容易因争皇位而引起祸乱 。在韩琦的推荐下,仁宗就立了堂兄的儿子赵曙为皇太子 。
没多久,仁宗果然去世了 。在韩琦等人的拥立下,赵曙登基为帝,即后来的宋英宗 。同时又推曹太后垂帘听政,以使朝政能有个平稳的过渡期 。
谁知没多久,宋英宗就患了疯病,经常对左右臣下暴怒辱骂,甚至扙棍交加 。不仅对臣下举措乖常,而且对曹太后也由疑生怨,两宫的关系非常紧张 。
一次韩琦入宫奏事时,曹太后忽然呜咽流泪,诉说英宗许多不敬之事 。韩琦听后十分愕然,对曹大后说:"皇躬不豫,所以言行有些失常 。等他病好后,必然不会如此了 。后为母,帝为子,今子有病了,做母亲的不能容忍一些吗?"
韩琦认为两宫生怨,不利国家,因此劝了曹太后,又去劝宋英宗 。见了英宗,刚问了安,英宗就向他埋怨:"太后待朕,末免寡恩 。"
韩琦本来就是说和两宫的,听到这话,就趁势劝慰道:"古来圣帝名王,也不算少,为何独称舜为大孝?难道其余的都不孝吗?因为父母慈爱而子孝,本是常态,不足称道 。只有父母不慈,子仍尽孝,才能名扬千古 。天下岂有不是的父母?对照起来,恐怕陛下做得还不够吧?"
英宗听后,不觉动容 。韩琦看英宗有所触动,且病已好转,就请翰林侍讲学士刘敞给仁宗讲《史记》 。
![宋仁宗赵祯与曹皇后为何关系紧张?宋仁宗的曹皇后的命运](https://www.08ts.cn/zb_users/upload/water/2022-05-06/6274d485a518c.jpeg)
文章插图
当讲到尧为什么要将天下禅让给舜时,就进一步解释道:"舜自幼苦寒,没什么背景,尧为何将大位禅授虞舜,而不给自己儿子丹朱?他就是看上了舜的大孝啊!舜继大位后,天下归心,万民悦服,这并非舜有什么特殊才能,只因他能孝亲友弟,德播远近,所以万民才讴歌朝觐,不召自来呢!"
一席话,说的英宗幡然醒悟,点头道:“朕知错了 。”
从此,英宗就按时进宫问候曹太后的起居安康,并检讨说自己病时昏乱,唐突慈躬,望太后恕罪 。
曹太后听后欣慰地说:"病时小错,不足为罪 。我皇儿四岁入宫,我日夜呵护,抚养成人,正为今日能承继大位,难道现在我会再有异心吗?”
【宋仁宗赵祯与曹皇后为何关系紧张?宋仁宗的曹皇后的命运】英宗不禁泣下,拜倒在地说:"圣母隆恩,如天罔极,今后儿若再忤慈命,是无以为人了,还怎能治国呢?"
曹太后一听,也泪流满面,连忙亲手扶起英宗,说:"我不过暂时听政,国家大事还是有大臣主持的,今我儿身体已复原,我也应及时归政了 。"
此后,母子和好如初,嫌疑尽释 。
封建社会里,两宫不和,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不是皇帝被废,就是太后被囚,甚至出现更血腥的场面,历史上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北魏冯太后与献文帝、清朝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等等 。
韩琦作为宰相,在这件事上处理得很得体,他知道皇帝年纪已大,而太后仍然垂帘听政,两宫必然会生产生矛盾 。再加上身边太监、宫妃等人的挑拨,这个怨气和误会就会越来越大 。如任其发展,最后就会不可调和了,所以才及时出手解决 。
但他又不是简单地采取批评的办法,也不指出那一方有理,那一方有错,而是以舜的典故,旁敲侧击,潜移默化地去教育人,最终达到了使双方感悟的效果 。
韩琦为相十年,辅佐三朝,为北宋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死后被誉为“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的确是实至名归 。
推荐阅读
- 虞美人|虞美人女王发言让人笑翻天!与王鹤棣一个剧中当后妈,一个当义父
- 关于爱情婚姻的名人名言名句?关于婚姻与爱情的名言
- 友情感情爱情亲情有什么区别?爱情与亲情友情的区别
- 怎么才能钓大鱼?钓大鱼的技巧
- 最大恒星与最小黑洞相遇会怎样?会发生什么样的事?
- 我与艾的故事?莉莉艾的日记
- 李易峰|李易峰与友人聚餐心情大好,狂笑肆意,被行拘后现身?
- 成吉思汗与完颜阿骨打的关系?阿骨打建立金国
- 千元律师|9月韩剧推荐!《开始辩论》、《千元律师》、《金汤匙》窥探法庭与上流社会的阴暗面
- 描写古筝的诗句和佳句?古筝与书法结合的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