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康有为,孙中山的看法

“究天人之际 , 通古今之变 , 成一家之言 。”——《报任安书》
2020年初 , 一场注定要载入历史的“灾难” , 还在延续 。
现代文明的沉疴痼疾终于让人类陷入一次“报复式”的严重灾难之中 , 被冷落已久的史学似乎在被重新赋予使命 , 因为历史是人类的集体记忆 , 不仅是史事的记忆 , 也是经验的记忆 , 智慧的记忆 。
“封城”那天夹在众多通报消息中 , 看到有个历史教授说:“一生所学 , 只为此刻 。”
想起最近读的一本史学大家章开沅先生 , 约30余篇“旧作”精华集《走出中国近代史》
“过去、现在、未来 , 总是前后连续的 , 而且三者又都是相对而言的 。基于这种认识 , 历史学家不仅应该积极参与现实生活 , 而且应该成为把现实与过去及未来连接起来的桥梁 , 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丰富与影响现实生活 , 并且与人民一起追求光明的未来 。”

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康有为,孙中山的看法

文章插图
总结来说就是章先生一直积极主张的历史学家应该积极参与现实 , 所谓“参与的史学” , 而延伸开来的话 , 其实每一个身在“历史”中的我们而言 , 生活在现实 , 其实就是正在“参与历史” 。
于是 , 在这个“人类正在已经处于严重灾难之中 , 并且面临着更为严重的灾难 , 直至可能自我毁灭 。”的21世纪里的今天 , 我想 , 如果可以了解一些“真实”的历史记忆 , 或许可以为当下的我们所面临“灾难”的困惑与迷茫 , 带来一些属于自我的释怀 。
“不为媚时语”——寻找:“双面”孙中山
一直以来 , 孙中山先生不管在近代史史书上和基础历史教育中的印象里 , 都是一个无比伟岸的伟人形象 , 功绩累累不必言说 , 始终给人留下一种“完美”的圣人形象 。
但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 , 所以即使如此伟人 , 也并非十全十美 , 如果深入研究其主要“功绩”——辛亥革命的贡献 , 就会发现他在其中不仅有不少错误 , 甚至还有一些严重过失 。
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康有为,孙中山的看法

文章插图
在这里我并非想批判什么 , 而是在反思 , 试图寻找一个“真实”的孙中山 , 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近代史历史中的一些经验 , 好以为现在的我们生活 , 带来一些“历史轮回”呼应的释怀 。
比如:
孙先生始终坚持海外“输入式”的少数志士潜入沿海城市举义的僵化模式 , 直接导致1911年黄花岗起义的全军覆没 , 精英损失殆尽的惨烈结果;
以及始终备受“西式联邦制”影响 , 从而难以扭转走向灭亡的同盟会分裂......
当然 , 以上种种 , 可以用瑕不掩瑜来申辩 , 但孙先生伟人一面的另一面 , 也的确是个“不杀伯仁 , 伯仁因他而死”的“刀手” , 甚至在民国肇建以后直至护法战争 , 孙先生也有着这样活那样的错误 。
不过评价伟大历史人物时 , 也应主要客观考察他比前人多做了哪些工作 , 为社会进步有多少推动 , 于是客观看待好的一面 , 正确认识不好的一面 , 双面结合起来的“设身处地” , 才是寻找一个真实伟人“知人论世”的理性看法 。
所以的确 , “双面”孙中山才是真正的他的完全样貌 , 由此章先生在“辛亥革命的百年反思”讲座上针砭时弊“毫不留情”地论述的“中山学说的历史价值”之“寻找”概念 , 其实真正的关键就在于向世人论述 , 在面对一个“伟人”时 , 我们后人应该具有的理性认知 。
照应现实 , 就像正在参与“历史”关键节点的我们一样 ,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中 , 即使被公认为“好人”、“伟人”、“权威人士”等“正确”人物们发表的看法 , 或一些让人一看就愤怒的“非黑即白”的公众事件发生时 。
或许可以“以史为鉴” , 不要太快下冲动“站在大多数一面”的结论 , 因为很多时候“真实”其实一般都有两面 , 一面看起来正确 , 一面看起来错误 , 究竟该相信哪一面 , 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寻找(思考)属于自己的“真实”事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