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的价值和意义 《康熙字典》的文化传承意义与价值

「本文来源:学习时报」
《康熙字典》于清朝康熙年间编纂而成,因此名叫《康熙字典》,该字典由张玉书、陈廷敬两位负责,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 。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前后经历了6年,对传承我国汉字文化、推动字典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

康熙字典的价值和意义 《康熙字典》的文化传承意义与价值

文章插图
继承了古代字典编纂工作
我国历朝历代都非常注重字典编纂工作 。从东汉年间,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说文解字》问世以后,我国的字典编纂工作就没有停止过,而且,每一时代字典的编纂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比如南朝梁顾野王的《玉篇》、明朝梅膺祚的《字汇》、张自烈的《正字通》等 。而这些字典使得字典编纂工作在传承中不断得到进步与发展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每一种供人们检查使用的字典,将‘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汉字按照一定方式编排起来 。”而《康熙字典》的编纂,也恰恰是为了汉字的查阅与应用,正如当时清朝官员所指出的那样:“古小学存于今者,惟《说文》《玉篇》为最旧 。《说文》体皆篆籀,不便施行;《玉篇》字无次序,亦难检阅 。《类篇》以下诸书,则惟好古者藏弃之,世弗通用;所通用者,率梅膺祚之《字汇》、张自烈之《正字通》 。然《字汇》疏舛,《正字通》尤为芜杂,均不足据 。”这段话从根本上指出了《康熙字典》编纂的原因,正是在总结前人所编辑字典的一些经验与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通过对完善对汉字查阅的编辑工作,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字典事业的发展 。
《康熙字典》在《字汇》编纂体例和部首系统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形、音、义、书证密切结合的释字系统,标志着中国字典编纂的真正成熟,为后世字典的编纂树立了典范,在中国字典编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具体而言,它继承了明代《字汇》《正字通》的优点,并有所改进和发展 。该字典在正集前面列有“总目”“检字”“辨似”“等韵”等项,以方便查阅 。“总目”共有214个部首名称,根据笔画顺序进行排列 。“检字”主要对当时不好确定部首的疑难字进行编列,采用的是从笔画查部首的方法 。“辨似”篇收集了二字、三字、四字、五字等相似的字进行分别排列,同时注音、正音、释义以示区别 。“等韵”部分则列有“字母切韵要法”,数种具体方法、图表配合,读者易于掌握 。显然,这些汉字查阅方法体例的设计,为日后字典查阅的编排打了基础 。
对汉字的延续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康熙字典》对汉字有着全面而系统的收录,是一部汉字集成大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因此,《康熙字典》也入选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 。
《康熙字典》对汉字的传承不仅仅体现在对汉字的较多收录之中,还表现在对一些“俗字”的收集与保存 。其中整个字典对符合正规俗字表述的数量就达1300多个 。所谓俗字,就是旧时通俗流行而字形没有纳入规范体系的汉字 。对此,《康熙字典》将俗字大量的辑录,广泛纳入并分布在字典214个部首下各个字头里面,对俗字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此举对发展汉字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康熙字典》还收录了很多偏难、怪癖之字,对于今天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比如古代中医学的传承方面,由于收录了很多偏难之字,这样在保存汉字的同时,还有利于阅读古代的医学等书籍里面的记录内容,让中医研究有据可循,大大有利于中医文化能够得以保留和传播 。有中医学者反映说:在古代的医学著作中,有很多看似平常的记叙,但按照现代的语意很难理解通 。但是借助《康熙字典》,就可凭借其广泛的注解,理解古代医学典籍 。比如,在《伤寒论》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欬者,小柴胡汤主之”,其中的“嘿嘿不欲饮食”很难读得通,但《康熙字典》中对“嘿”有着较为明确的注解:“嘿”同“默”,文中“嘿嘿”即“默默”的意思 。因此,就不难理解,“嘿嘿”指病人表情沉默,不欲言语 。古代书籍中另一种难字为词义转移,造成读者较难理解,在阅读古籍时容易造成混乱,《康熙字典》注意了辨别 。如“娘”字的阐释为少女之号,“孃”则为称母之词,并指出该字首见于《说文》 。相近的注解为阅读古书提供了的方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