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劝说齐宣王?孟子答齐宣王问的观点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 。一天,他问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 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
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活很是困苦,应该批评齐宣王一番 。但齐宣王是个爱听奉承话的国君,如果说他不爱护老百姓,准会被他轰出王宫,因此孟子不动声色地说:“在我回答大王的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大王一件事,行吗?”
“什么事呀?”齐宣王好奇地问 。
“我听说,有一回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因为看见好好的一头牛,无罪而被杀,感到不忍,结果没杀那头牛,是有这么一回事吧?”
齐宣王想,这孟老夫子还记得他的这件善事呢,心里当然很高兴,忙回答说:“是呀!是有这么一回事 。”
孟子说:“大王,这就是恻隐之心哪!凭你这副善心肠,便可以行王道,统一天下!”
齐宣王更乐了:“对,您接着说下去 。”
孟子又说:“问题是您肯不肯干罢了 。比如有人说:‘我力能举起千斤东西,但却举不起一根羽毛;眼睛能看得清毫毛,但却看不见满车的柴禾 。’您相信这话是真的吗?”
齐宣王不禁哑然失笑:“哈!我怎么能相信这种话呢?”
孟子也笑道:“这就对啦!所以如果有人说,大王您能用好心对待牛,却不能用这种好心去爱护百姓,这也同样叫人不能相信 。这就和不肯举一根羽毛和看不见一车柴禾一个样 。现在,老百姓所以流离失所不能安居乐业,这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而不是能不能干的问题 。所以我说,您能行王道,能统一天下 。问题是您不干,不是不能啊!”
孟子以奉承做批评的陪衬,使之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在这样的气氛下,齐宣王就没有对孟子产生恶感,于是欣然接受了他的批评 。

孟子劝说齐宣王?孟子答齐宣王问的观点

文章插图
孟子一心想向齐宣王宣讲施行仁义的主张,但他知道齐宣王喜爱音乐、喜爱勇武、喜爱财物、喜爱女色,一下子是不可能接受他的主张的,对齐宣王只能因势利导 。
一天,孟子谒见齐宣王,问:“您曾经告诉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有这么回事吗?”
齐宣王不好意思地承认说:“是的,我说过,我不爱好古代音乐,只爱好一般流行的乐曲罢了 。”
盂子说:“只要您非常爱好音乐,那齐国便会很不错了 。无论现在流行的音乐,还是古代的音乐都是一样的 。”
齐宣王见孟子不是来批评自己的,而是来讨论自己爱好的音乐,就来劲了,于是说:“您能把这个道理讲给我听吗?”
孟子说:“要听这个道理,我想先问您一个问题:一个人单独地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不禁脱口而出:“当然跟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些 。”
“那么,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是快乐的,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是快乐的,但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孟子步步深入下去 。
齐宣王完全接受了孟子的心理暗示:“当然是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
“那么,就让我对大王您谈谈音乐和娱乐的道理吧 。”孟子见时机已经成熟,就巧妙地把音乐过渡到政治上来:“假使国王在这儿奏乐,老百姓听到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声音,都感到头痛,愁眉苦脸地议论纷纷:‘我们的国王这样爱好音乐,这样快乐,可为什么我们却苦到这般地步呢?’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国王只图自己快乐而不同百姓一同快乐的缘故 。”齐宣王不由得一惊,还没等开口说什么,又听孟子继续在雄辩:“假使国王在这儿奏乐 。百姓听到了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声音,全都眉开眼笑地互相告诉:‘我们的国王大概很健康吧,要不,怎么能够这样快乐地奏乐呢?’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国王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由此,我得出这么一个道理:如果国王能同百姓一同娱乐 。就可以使天下归服了 。”
孟子的一番话使齐宣王心服口服 。
一次,齐宣王问孟子:“请问先主和邻国相交,有什么原则和方法吗?”
盂子答道:“有的 。只有仁爱的人才能够以大国的身份来服事小国,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够以小国的身份服事大国 。以大国身份服事小国的,是无往而不快乐的人,无往而不快乐的人足以安定天下,谨慎畏惧的人足以保护住自己的国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