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那些同我们爸妈年龄一样的中年人失业后都怎样了?

求职|那些同我们爸妈年龄一样的中年人失业后都怎样了?

文章图片

求职|那些同我们爸妈年龄一样的中年人失业后都怎样了?

今年6月份 , 16~24岁城镇调查失业率达到了惊人的19.3% , 但实际上除了刚毕业的年轻人还有一类人群也面临着极高的失业风险 , 45岁以上的大龄劳动者也就是我们爸妈那一辈的大龄失业者 , 在数据和报道中都很少被关注 , 但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 , 他们或许是企业下岗 , 或许是做生意失败 , 或许是打了一辈子零工 , 但由于年龄限制 , 而迟迟找不到下一份工作 , 失业这个词他们甚至不怎么提起 , 而是说没活干了没人要了 , 生意做不下去了 , 总之还没到领养老金的年纪就先断了经济来源 , 现实生活中这一群人有多少呢?

目前还没有完整的数据 , 但很可能远高于城镇调查失业率公布的4.5% , 统计指标里定义的“失业”是指 , 没工作、能工作、且在找工作 , 这就意味着没有积极寻找工作的人 , 比如在家啃老的不算失业 , 农民工回老家务农的也不算失业 , 今年一季度我国农民工外出务工数比去年减少了5000万 , 其中有部分是在城市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回家务农的 , 但在失业率统计中没有他们的身影 , 以广州这个全国劳务输入的主要地区为例 。 2021年第2季度 , 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求职者近一半都是45岁以上 。 就连互联网从业者比较集中的boss直聘上40岁以上的大龄求职者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 要知道对县城和乡镇的父母们来说 , 找工作主要还得靠亲戚朋友打听介绍 。 没有登记也不会用招聘软件的 , 还有许许多多 。 他们中的很多人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 。

60年代末70年代初 , 他们出生正值中国第2次婴儿潮 , 每年新生儿数量超过2000万 , 而当时的城镇化率只有10%出头 , 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农村和兄弟姐妹一起长大 , 童年记忆里充满着匮乏和一穷二白 , 过年也吃不上几口肉 , 80年代末 , 90年代初他们进入社会 , 职业和家庭的起步 , 都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 当时很多沿海地区的家庭都是妈妈去就近的服装厂上班 , 爸爸在工地忙碌 , 或者是开个夫妻店做点小买卖 , 东北人很多去的集体农场 , 矿区 , 国企 , 四川 , 湖南等内陆地区的很多人的背井离乡 , 加入了轰轰烈烈的民工潮 。 虽然中间遇上了包分配和福利分房制度的取消 , 也经历了国企下岗潮的冲击 , 但他们秉承着幼年时期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 , 相信只要肯吃苦 , 日子就有盼头 , 未来一定是一年比一年好 , 他们的生活经验也确实如此 。
改革开放40年 , 城镇化率从10%出头快速上升到65% , 有7亿多人从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 , 这背后的主力军正是这一代的爸爸妈妈 。 他们未必积累了多少财富 , 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 , 成家立业 , 生儿育女 , 过程还在安稳的生活 。 但进入最近的十年时代的变化年龄的增长让他们开始有些手足无措 。
【求职|那些同我们爸妈年龄一样的中年人失业后都怎样了?】在爸爸妈妈们的中学时期 , 很多人的梦想就是读中专和技校成为一名光荣的工人 , 根据第7次人口普查 , 45岁到59岁的劳动人口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有不到7% 。 大多数人出生于晚十六七岁就直接进入了社会 , 能做的也就是采矿制造建筑业和基础服务业 , 一些我们现在认为的苦活脏活 , 他们也很少想什么跳槽转行 , 很多工作 , 一做就是一辈子 。 曾经工业化的高速电梯一路向上捎带过他们一程 , 但如今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 低技能行业带来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 。
21世纪以来制造业新增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 , 电子设备等对技能要求较高的行业 , 而金融 , 房地产 , 教育 , 文化 , 传媒等服务业 , 也对知识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 目前的从业者主要还是集中在二三十岁 。 当行业变化的速度远超过自己知识和技能更新的速度 , 逐渐步入中年的爸爸妈妈们 , 只能被时代的洪流往前推进入新兴社会 。 要说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也不是一点没有 , 爸爸妈妈们或许在手机上学会了开视频发红包 , 但很少通过网络诉说自己的处境和困难 , 能替他们发声的往往是他们的孩子 。

在一些社交网站上“父母失业了怎么办?”“爸爸妈妈找工作有多难”已经成了热门词条 。 这个年纪面对的一方面是自身知识和技能的不匹配 , 另一方面是无处不在的年龄歧视 , 我们老开玩笑说失业了就会去送外卖 , 但对大龄失业者来说 , 这个玩笑也开不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