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古诗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古诗

文章插图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
1. 简介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现存诗三百六十首 。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
2.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 。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 。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
3. 词语解释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
强:勉强 。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
无人送酒: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这时正好王弘送酒来了,于是醉饮而归 。
怜:可怜 。
傍:靠近、接近 。
4. 诗词品析
古人有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可是处于军旅之中,又遭遇战乱,诗人“强欲登高”,感叹“无人送酒”,其中的惆怅、凄凉,难以言表 。很快,诗人又从这种自我感伤中走出来,联想到故园的菊花——它们在沦陷的都城,应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虽然没有主人欣赏,孤寂而凄凉,但也一定不负秋阳,在断壁残垣间竞相绽放 。欣赏诗歌要特别注意体味核心意象,像诗中的“故园菊”,其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
5. 相关典故
“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
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 。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从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
情感:重阳节无人送酒,其中的惆怅、凄凉,无以言表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古诗

文章插图
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
B.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境况 。
C.第三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
D.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寓意深长,耐人咀嚼,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古诗】【解析】C 不是第三句,是第二句 。
(2)“菊花”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在不同的语境中寄托了不同的情怀 。以下诗句中的“菊”和本诗中的“菊”表达的思想感情最接近的一项是(C)
A.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B.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C.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
D. 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 。
【解析】C“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借菊花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所以C最接近 。
(3)对《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
B、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 。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
C、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可见报效祖国的忠心 。
D、整首诗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
【解析】C,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
(4)选出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