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走向世界前应标准化

日前 ,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传来好消息 。中药研究所所长郭德安领衔的“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获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可喜的是 , 这一成绩与人们尤其是业内人士关注的中医药现状密切相关 , 对新形势下中医药的发展定位和未来走向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 。据介绍 , 构建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并推广应用 , 为解决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瓶颈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
毋庸置疑 , 中医药以其“简、便、廉、效”的显著特点 , 在中国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 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但长期以来 , 中药进入国际医药市场 , 成为外国人治病、护理的选择 , 并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为什么中医在世界医学版图上很难找到一席之地 , 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关键原因在于一个不可逾越的门槛 , 阻碍了中药进入国外医学的主流市场 , 即中药缺乏一个科学完整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 , 而这个标准体系又能被国际医药市场和业内人士认可和接受 。现在有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 如“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 可以为国际权威的药物专著和专业工具 , 如欧美国家药典 , 提供可遵循和采用的质量控制标准 , 成为这些中药的国际统一的可执行质量标准 。因此 , 中医药要跨过门槛 , 融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 , 必须特别重视质量标准 , 优先推进中药质量标准国际化 。
【中药走向世界前应标准化】确立中药质量标准国际化的思路 , 有利于从政策层面为加快中医药发展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中医药作为一个奇妙的中医药宝库 , 不仅要服务于国内的群众 , 更要造福于世界的全人类 。其中 , 影响中药疗效的中药材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是首要因素 , 而可控的质量标准显然是表明中药质量和评价其优劣的依据或标准 。然而 , 在现实中 , 这项工作受到落后思想的影响 , 特别是21nx.com中药质量标准相关技术和方法的先进应用 。导致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和作用机理的研究不够透彻 , 相关指标的可控性要求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 自然无法与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标准相匹配 。针对这种情况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中心研究团队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 从而找到了全面有效进行中药质量控制的关键 。此外 , 国家和有关部门还应从发展方向上给予政策引导 , 鼓励和支持其他研究单位和团队聚焦于既有基础性又有示范性的同类研究课题 , 从更广的层面对更多品种的中药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 争取更多的中药标准进入欧美国家药典 , 成为国际统一的质量标准 。
坚持中医药质量标准国际化的理念 , 有助于从整体层面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构建更加可靠的质量保障 。据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中心研究团队介绍 , 中药整体质量控制体系旨在更好地控制产品整体的均匀度 。直接效果是在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得到有效保障和提高的前提下 , 有效扩大了产品的市场份额 , 企业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对此 , 广大中药企业应该有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在更广阔的市场竞争中审视企业和产品的战略布局时 , 要立足于国际市场的高起点 , 系统规划、深入论证如何在中药质量标准国际化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标准 , 确保可靠、优秀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 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 。具体来说 , 中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 要愿意加大质量控制的投入 , 注意选择和加强与有实力的专业研究机构和团队的合作 , 对重点产品进行重点项目和专题研究 , 努力以新技术的应用推动质量标准的提高 , 以全面的标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 并以此为核心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 。如果这样 , 必将推动中药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 , 整体上跃上一个新台阶 。
因此 , 在进入“十三五” , 迎来中医药蓬勃发展新春天的大好形势下 , 无论是研发、生产 , 还是应用 , 都应立足国内 , 放眼国际 , 努力推进中药质量标准国际化 , 使之成为打开和占领国际医药市场 , 实现中药国际化的“通行证”和“加速器” 。(朱凌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