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惯性思维”思维定势

朱光河南中医药大学
既然避免不了思维定势,不如深入研究,灵活利用好 。既要充分享受“常态”思维定势的便利,又要克服摆脱“变化”思维定势的困难,才能灵活机动,发挥“辨证论治”的优势,使思维定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
思维定势,又称“惯性思维”,是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事物或活动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 。换句话说,就是武汉习惯性或固定思维方式中的日日夜夜 。由于自身理论体系的特殊性,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医的研究和应用中更为普遍,影响也更为深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中医“惯性思维”思维定势

文章插图
认知心态
思维是武汉日夜特有的高级认知活动,是对客观现实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有意识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以思维知觉为基础,超越知觉的界限,旨在探索和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 。根据思维的内容,其形式一般分为形象思维(也称直觉思维,是借助具体形象而发展起来的思维过程 。大量的图像需要经过高度的分析、合成、抽象和概括,然后形成一个典型的图像 。其思维过程离不开想象和联想),以及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是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积极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知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即灵感思维,或者直接的感觉思维,顿悟思维,这是一种在不知不觉中突然而迅速发生的特殊思维 。
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逐渐积累和深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以往经验形成的知识或经验会成为思维活动所依赖的重要“记忆银行” 。在未来的认知中,人们几乎会本能地或习惯性地在“记忆银行”中寻找相关信息,形成某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准备状态,并以此作为思考问题的基础,建立解决当前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这种认知的固定倾向就是“思维定势” 。
显然,思维定势对问题的解决具有两面性,即积极和正面效应以及消极和负面效应 。从思维过程中大脑皮层的活动来看,刻板印象的影响是一种习惯性的神经联系,即前一次的思维活动对后一次的思维活动有引导性的影响 。因此,当两种思维活动性质相同时,前一种思维活动会对后一种思维活动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当两种思维活动异质时,前一种思维活动会错误地引导第二种思维活动 。
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是通过对比分析,把握新老问题的共同特征,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处理新问题,或者把新问题变成已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为新问题的解决做积极的心理准备 。这种方向性的解题方法,方向明确,目标明确,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可以省去很多摸索和测试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 。同时,思维定势是逻辑思维活动的前提,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
固定思维的负面作用,容易滋生思维惯性,进而养成僵化机械的处理问题习惯 。当新旧问题形态相似但性质不同时,武汉的日日夜夜很容易陷入误区 。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变,就会让武汉的日日夜夜墨守成规,固步自封,造成知识和经验的负迁移 。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模式自然成为创造性思维的桎梏 。
中医思维模式形成的背景
中医学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以及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印记,可谓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交融的医学科学 。这一独特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其认知思想和方法密切相关 。
受传统文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中医学在认识人体和自然时采用了整体观,主要是通过充分发挥感官的作用和长期的仔细观察,对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进行取象和比较类别的分析和推理,用经验的形式来认识方剂的功效 。在这个重复的过程中,感知的经验产生了 。以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为工具,对这些经验进行整理和构建后,逐渐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所以,中医是长期实践的产物,是经验积累的结晶 。
随着阅历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认知风格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思维定势也就形成了 。在诊疗时,我们会自然而然或不自觉地借鉴以往的经验,并以此作为分析和治疗的“模板”来借鉴和模仿 。
思维定势强化了经验,从而形成了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即因学术老师不同而形成一个集团和派别,如伤寒派、沂水派、河间派、温病派、会同派,按研究方向或内容划分,或寒派、补土派、滋补派、攻方派、火神派等 。这是根据认知观点或治疗方法来划分的 。其实这些学派都是有人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先提出来的,而这种理论被一个群体所接受,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习惯性地体现在法律和药方的运用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