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性失业|选择“摩擦性失业”的年轻人,他们后悔了吗?( 二 )


“现阶段就业形势不算好 。 ”签下新工作时 , 赵晗舒了一口气 。 在此之前 , 她度过了漫长的“摩擦性失业”阶段 。 那是焦虑、低落、怀疑自己的情绪相互矫揉在一起的3个月 。
上一份教育行业的工作 , “95”后赵晗只持续了一年 。 按照她的说法 , 那不是个合适的选择 , 只是为了在那个当下“能有份工作” 。 工作刚到半年 , 她发现除了机械式地重复 , 那份工作很难以带给她成就感 。 2021年教育“双减”政策落地后 , 赵晗所在的公司业务也间接受到影响 。 尽管叠加疫情因素 , 教育行业的就业形势不甚乐观 , 但考虑到发展前景 , 她决定辞职 。
裸辞之后的精神快感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月 。 赵晗记得 , 去10月初辞职后 , 当月底就陷入了“找工作”的焦虑情绪里 。 更新简历、海投公司 , 赵晗把这形容为强迫自己完成的任务 。 一个上午投出十余份简历 , 就代表着一天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 她去面试 , 但也不尽如己意 。 “有的企业满意 , 但我觉得不合适 , 有的我觉得合适 , 但是企业还在犹豫 。 ”步入职场5年 , 从事过两份工作 , 赵晗觉得“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才是长久之道 。
平台上 , 有人分享经验 , 为了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投递几百份简历 。 “我这几十份居然算少的 。 ”赵晗说 , 最焦虑的时候 , 她应下一份“让自己觉得勉强”的工作 。 可临了 , 还是决定等一等 。
赵晗现在的工作就是等来的 , 这是在这段求职过程中鲜有的、自己喜欢对方也觉得合适的工作 。 为了拿到入职通知 , 她干脆降低了薪资期望 , 又等上半个多月 。 但这无妨 , 从事喜欢的工作才是长久之道 。
“怎么能把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认定为’眼高手低’?”看到互联网上对“摩擦性失业”话题的抨击 , 赵晗觉得费解 。 在她看来 , 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 ,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 , 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 但随着经济形势的恢复 , 这种局面也会得到缓解 , “总会解决的 。 ”赵晗说 。
毕业生的“求稳”


在国家统计局的发布会上 , 付凌晖指出 , 青年群体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 , 普遍面临摩擦性失业困境 。
“这一困境并非是供求结构不匹配导致的 。 ”在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看来 , 目前我国劳动市场上 , 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供需矛盾 。 具体而言就是 , 求职者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 但用人单位有存在着严重的“用工荒” 。
而对于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群体来说 , 他们不仅面临着摩擦性失业 , 也面临着结构性失业的困境 。 徐洪才认为 , 近两年来 ,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凸显就说明于此 。
在南方一所二本院校应届毕业生王波的择业观里 , “稳”是第一要素 。 在他看来 , 进入体制内、考教师编制或者去到大型的国企里 , 都是疫情形势下 , 相对“求稳”的选择 。
因为考研 , 王波错过了去年的集中性秋招 , 只能通过自己挨个投简历 。 他把能搜寻到的国企招聘信息都投了个遍 。 五六十份简历投了出去 , 却多是石沉大海 , 没有回音 。
一家体制内单位招聘考试信息公布后 , 王波也去报了名 , 以后第5名的成绩压线进入面试阶段 。 但5位候选人里 , 最终只能有一位顺利拿到入职通知 。 “把握不大 。 ”王波苦笑 。
对于“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就面临着摩擦性失业”的话题 , 王波说自己深有体会 。 几百人争夺一个岗位的现状真实地出现在自己面前 , 身边的同学有的干脆放弃这段时间的就业选择 , 准备考事业编;又或者干脆待业 , 边等边找 。
准确地来说 , 王波的“就业焦虑”是从第一次考研失利后开始的 。 但避免“为了就业而就业”“干不了多久就辞职” , 他只能一等再等 。 在他的观察里 , 最近两年受疫情影响 , 一些小公司从撑不住走向倒闭 。 大批量的毕业生都涌向了实力相对雄厚、在业内排的上名的公司 。
王波决定边找工作边二战考研 , “或许研究生毕业会更容易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 ”为了顺利考研上岸 , 他把目标学校从原先的211大学调至“双非”(即非985、211)学校 。
今年9月 , 新一轮的毕业生秋招将启动 , 王波也作了“两手准备” 。 “要是能有合适的工作 , 就先签定 , 考研成功的话 , 再赔付为违约金 , 去读研究生 。 ”在他看来 , 这段摩擦性失业的时间段持续地越短越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