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脉”与“数脉”

“一寸脉搏沉且迟,故关小数”,说《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 。文:“胸痹,喘鸣,咳嗽生津,胸背痛,气短,口脉沉迟,闭小数,用薤白酒汤调养 。”
在这篇文章中,“脉缓则缓,但合则小数”,“脉缓”与“脉数”齐头并进 。为什么两个相反的脉象凑在一起,后世医家很难理解 。所以至今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如清代医生柯林认为此证脉象显示“数”字不当,而非“数”,故“数”为导数错误;而沈认为是断章取义,断言“断”字上应该有一个“如果”字 。否则从病机上扭曲脉象以迎合晚脉,从脉象上扭曲脉象以迎合晚脉 。密师胡希枢根据有关规定和病机,将“数”改为“弦”,认为“合小紧数”应为“合小紧弦” 。早年读本科时,叶志忠老师教《金匮要略》,认为“数”字是散文,就去上课 。
今天,国家图书馆影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新编金匮方论》(邓源真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影印了上海图书馆藏《金匮要略方》(吴明千本),中国医药古籍出版社影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藏《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方论》(宋林毅等人校订,梅开刻制)并作了“收小号” 。因此,上述说法在文献依据上明显不足 。
要了解“慢脉,慢脉”这句话的脉象和病机,只有挖掘和还原嵌在“慢脉”和“慢脉”缝隙中的临床原意,才能想象和看到“慢脉”的真实原型 。
【“晚脉”与“数脉”】纵观《金匮要略》关于胸痛、气短的文章,本文指胸痛、喘息、气短并伴有咳嗽、唾液 。结合本文中“心痛腰疼”的相关症状,以及五头赤石脂丸中的“心痛腰疼心口疼”,本文指的是寒凝阳衰 。其“寸口脉沉而迟”,沉主阳虚气滞,迟主寒痰蕴 。这个难点在于“关小紧数”和“关小脉”,“关紧脉”和“数脉” 。与英寸和尺相比,闭合脉冲更短、更突然 。这类似于《辨脉法》“脉若闭,上下无头无尾,如豆大,名动”,内涵相同 。
如果把“喘息咳嗽,胸背痛,气短,口脉沉迟,脉数闭小”的脉象三维放在一个活着的病人身上,在现代医学的听诊中,这个病人可以表现为脉搏节律绝对不规则,心音不强不弱,脉率低于心率;在心电检查中,可显示房颤的特征 。结合文章中的一些症状,尤其是“胸背痛、喘息、气短”,似乎可以诊断为“心绞痛伴房颤”,可见于快速房颤、中度房颤或缓慢房颤 。在中医看来,这位同道患者是一位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特定胸痹患者 。脉象表现为“寸口脉深迟,细而紧”,证候为寒痰蕴结,胸阳不通,胸阳无力 。其脉象的特点是在下沉过程中出现几种疾病的间歇症状(或迟缓的间歇症状) 。之所以强调“闭”,是为了突出气血运行受阻,其脉不上至一寸,下至一尺,短而突兀如“豆” 。
用“豆”形象来类比,它是一种短而突兀的脉冲形状 。其脉“昏厥抖”,象脉急、短、滞 。厥,短而钝,故脉称“动” 。103010有云:“左手寸口脉偏,初大忽小,寸口至关,关至足 。
综合以上文章中动脉的形象,我们可以理解为“寸口之脉深而迟,闭脉为小数” 。晚脉不仅包含晚脉率,还包含涩脉象 。脉象包含脉率和脉象 。是脉象初密、初疏、初迟、五参不和的标志 。寒痰积于此缘,阻胸阳,阳困,气随阳动,痰随气动,脉随气动 。所以脉率因强弱而异,脉率时快时慢,数脉混杂,脉忽去忽来,节奏杂乱 。即脉冲数如鸟啄,延时如屋漏;或者脉来如弹,是硬的,脉去如索,散而乱 。
因此,“口脉沉缓,脉细紧”和“胸痹,喘息,咳嗽生津,胸背痛,气短”的症状是常见的,脉象中的“数”既不是错别字,也不是引申,而是胸痹患者临床个体化脉象的真实写照 。(李新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