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教学之磨课 磨课计划


我的课堂教学之磨课 磨课计划

文章插图
研磨教案(我的课堂教学研磨课)
磨班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 , 为了磨班而磨班;第二境界 , 发现问题需要磨课;第三境界 , 因为思考 , 研课 。一般来说 , 绝大多数优秀的老师在磨课的时候都会在二三界徘徊 。发现问题后会有想法 , 有想法就会发现更多的问题...磨课不仅要磨砺效率 , 更要磨砺灵魂 。磨效率就是知道一堂课应该怎么教 , 磨灵魂就是明白这门课为什么要这样教 。智磨应该是正确方向和有效方法的统一 。以六年级《圆的认识》为例 , 谈谈研磨课上如何研磨效率和灵魂 。

研磨效率
一般情况下 , 磨课的第一要义是在课时上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 然后围绕教学目标 , 尤其是知识技能目标 , 紧紧扣住学生的学习起点 , 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 。基于这样的认识 , 第一次教学分为三步 。
第一个环节: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 把握教学的切入点 。学生课前预习了圆的相关知识 , 老师通过交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学生对圆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半径和直径有无数种 , 直径是半径的两倍;你可以用圆规画一个圆 。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是肤浅的 , 但对“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的理解是不准确的 。
第二个环节:根据自学的效果 , 开始新课学习 。老师演示用圆规画圆 , 标注圆心、半径、直径 。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将自己自学的知识与老师画的圆结合起来 , 然后全班反馈圆知识的重点: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及其关系;证明了这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 有无数个圆 。同时 , 借助另一个圆 , 学生可以明确“同圆”的必要性以及直径与半径的倍数关系 。
【我的课堂教学之磨课 磨课计划】第三个环节:巩固拓展 , 完成知识的应用 。老师布置了三组循序渐进的练习:求(算)圆或圆和正方形的组合图中的半径和直径;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已知直径的圆;想想体育老师怎么在操场上画圆 , 一张圆形的纸的圆心在哪里 , 黑板上怎么确定圆心 。
这个班是一个教学效果很好的正常班 , 因为老师教得还算好 , 学生学得扎实 。但我们并不满足于现状 , 希望在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 找到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 , 为正常教学的打磨注入灵魂 。
磨掉灵魂
再磨课的时候 , 我们期望遇到一种思想 , 能够让课堂生动深刻 , 让知识严谨有活力 ,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当盛、马兰翻译的美国当代著名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家梅里尔的《第一教学原则》跃入我们的眼帘时 , 我们真的体验到了“蓦然回首 , 人在昏黄的灯光下”的惊喜 。本文介绍了五个主要的教学原则 , 这些原则可以用最简洁的方式来表述:只有当学习者参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 , 他们才能促进学术学习;只有将已有的知识激活并作为新学习的基础 , 才能促进学习;当新知识展示给学习者时 , 可以促进学习;当学习者具体应用新知识时 , 可以促进学习;当新知识融入到学习或现实生活中 , 学习就能得到促进 。第一个教学原则认为教学应以问题为中心 , 其他四个原则对应有效教学的四个阶段:一是激活已有经验 , 二是展示知识技能 , 三是应用知识技能 , 四是将知识技能融入现实生活 。
在借助第一条教学原则设计“圆的认识”这一课时 , 我们开始寻找以圆知识为中心的问题或问题串 , 让学生从关于圆的简单问题入手 , 逐步深化 , 循序渐进 , 最终掌握解决较复杂问题的方法 。于是 , 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就成了整节课的脚手架:如何用圆规画圆——以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初步认识圆;没有圆规怎么画圆——学习新知识后进一步掌握圆;圆和其他图形有什么联系——比较联系中对圆的深刻理解 。
以下是每个问题的求解过程和涉及的关键点分析:
问题1:如何用圆规画圆?
这个问题的起点比较低 。学生可以动手画圆 , 但无法用圆规解释清楚画圆背后的数学知识 。因此 , 在完成简单的画圆任务后 , 师生共同讨论一个更有利于理解圆的问题 , 即圆规的各部分与所画圆的各元素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