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彩瓷之冠——珐琅彩瓷器 珐琅彩瓷器


清朝彩瓷之冠——珐琅彩瓷器 珐琅彩瓷器

文章插图
珐琅彩瓷器(清代顶级彩瓷——珐琅彩瓷器)
康熙珐琅瓷器搪瓷瓷器在康熙晚期烧制成功 。康熙皇帝善于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大量外国艺术珍品得以进入中国 。康熙帝立即被这些造型优美、色彩斑斓的搪瓷器皿深深吸引,这与康熙帝所提倡的富丽、华丽、清新、宽广的皇家装饰效果是一致的,比当时宫廷使用的斗彩、彩瓷更有表现力 。
康熙蓝珐琅扭花文碗
于是,康熙皇帝命令宫里的能工巧匠试烧,移植到自己喜欢的瓷器上 。因为珐琅彩瓷器借鉴了铜胎上涂珐琅彩的技术,远远没有在铜胎上涂各种珐琅彩釉 。在瓷坯上画珐琅彩非常困难,入窑后也很难知道烧成时间,以致珐琅彩瓷器发展缓慢 。
康熙帝于是让法国传教士回国,邀请最好的珐琅彩艺术家进入清宫 。经过近30年的试烧,珐琅彩瓷器烧成成功,当时称为“瓷胎画珐琅彩”,也圆了康熙皇帝几十年的夙愿 。康熙帝将个人审美喜好和中国传统图案融入到搪瓷的装饰中,开创了搪瓷在中国本土化的先河 。
康熙珐琅牡丹碗
由于康熙年间的珐琅彩瓷器尚处于初级阶段,从色彩搭配、装饰布局到知识内容和风格都模仿当时用铜胎涂珐琅彩的效果 。大量借鉴了西方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和装饰手法,所以当时的瓷胎画珐琅具有强烈的西方装饰画特征 。
景德镇御窑厂提供的白瓷,只在器物内侧和足内侧上釉,而器物外壁无光无釉,俗称“反瓷” 。外墙多以黄、蓝、红、豆绿、绛红等颜色粉刷,再用各种颜色的彩料,以双钩手法描绘纠结牡丹、玫瑰、荷花等花卉图案,有花无鸟 。还有四朵花装满“万”和&曲信息资源网ot;“寿”、“长”、“春”等生日祝福语,风格严谨华丽 。
康熙年间使用的珐琅材料是从西方进口的,所使用的绘画信息资源网上稿由宫建厅下属的如意博物馆提供 。由于颜色较厚,花纹有堆砌感,出现微小裂纹 。康熙的一些珐琅彩瓷器是直接画在宫里的旧明永乐白瓷盘上的 。珐琅彩瓷器的烧制还处于初级阶段,彩料昂贵,品种稀少,工艺成本高,产量低,所以烧制不多 。
康熙紫红珐琅碎莲瓶
由于康熙瓷珐琅的彩绘效果比铜珐琅好,彩绘图案层叠凸起,突出了图案的质感,因此受到皇帝的青睐 。
雍正搪瓷瓷器到雍正时期,搪瓷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装饰技术明显汉化 。类似中国传统绘画风格的白色珐琅是独一无二的 。这时,除了少数彩瓷胎绘珐琅装饰外,更多的精美彩画是直接施于白瓷釉上,更好地突出了中国画的色彩绚丽、风格细腻 。
雍正黄帝珐琅桃花杯
雍正黄帝珐琅桃花杯
雍正帝的勤劳和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使康熙盛世得以延续,也为珐琅彩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雍正帝非常重视清宫组织办公室的珐琅彩工作,并亲自督促珐琅彩瓷器的烧制 。他任命伊王子主持烧制珐琅彩瓷器 。同时选派制瓷专家唐颖和精通工艺设计的阆中王海负责管理,并从全国各地招募高级画师和能工巧匠到朝廷任职 。
据清宫有关记载,有谭荣、邹文煜、焦国瑜、唐岱、张琦、唐、何锦坤、宋、吴、匡临安、、周岳、戴衡等 。在雍正年间受雇于建筑事务所 。清宫、秦怡宫、圆明园都设有窑口烧制 。
雍正珐琅赠送竹梅橄榄瓶 。
这一阶段的珐琅彩已经完全脱离了铜胎彩绘珐琅彩的影响,发展成为追求瓷器本质的表现 。装饰手法越来越中国化,具有吉祥寓意的中国传统纹饰被广泛使用 。装饰手法简化,色彩材料丰富多样 。国画技法如工笔、写意、平画,或无骨如刮、揉、染、点,无孔不入 。
雍正时期彩瓷烧制达到高峰,康熙年间表面无釉的白瓷胎有所改进 。雍正时期的彩瓷胎质地更白更淡 。器皿的种类也更加丰富 。除了杯、碗、盘、碟之类的小器皿,还有茶壶、瓶子之类的大器皿 。形状圆润美观,色泽妩媚细腻 。
雍正珐琅梅花牡丹纹碗
雍正珐琅梅花牡丹纹碗
雍正珐琅彩快速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康熙年间的珐琅彩材料全部由国外进口 。雍正时期,清宫各种用途的搪瓷器皿需求量剧增,进口搪瓷材料供应远远不够 。在这样的供需矛盾下,雍正六年(1728年)二月,雍正帝下令“试烧炼”珐琅原料,雍正七年十一月,“炼出各色珐琅六十斤”,其生产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
国产搪瓷材料的成功试用和新的色彩品种,极大地丰富了搪瓷画的画面内容,进一步增加了装饰题材,从而推动了雍正时期搪瓷装饰艺术的大进步,使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搪瓷画艺术达到了顶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