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讲故事时,我们在做营销( 二 )


个人也可以形成自己的品牌,就像微信大众平台说的,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只不过个人品牌跟企业品牌相比,更加有人情味,互动方法更加灵巧 。个人走的是社交路线,重视互动;企业走的是媒体路线,重视表达和流传 。
那些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涯信息的人才是真正理解互联网思维的人,因为他们胜利地把自己的生涯常态搬到了网上,在网上打造了一个品牌形象 。企业应当学习的处所就是他们那种“随时随地讲故事”的模式,用连续不断的故事去滋养你的圈子,让你的用户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你的存在 。不知不觉中,你的形象就会潜移默化地打进用户的头脑里 。当哪一天你突然停滞宣布内容的时候,他们脑门上就会冒出一个疑问:产生什么事了? 。
饭可以乱吃,故事不可以乱讲
说错话这种事可大可小 。一个普通人很难因为一句好话而红遍大江南北,但是一个名人可能因为一句坏话而声誉扫地 。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表达的方法不对或者表达了不该表达的东西,可能让品牌形象掉得一塌糊涂 。例如,某个文化机构10个字的宣扬口号中涌现了两个错别字,这笑话可闹大了 。
故事不可以乱讲的含义,除了请求掌握好自己的自动宣布之外,也要避免留下别人给你乱讲故事的把柄 。每一种企业行动都是一种表达,既有自动表达,也有被动表达 。被动表达你不能完整掌握被动表达,但是你必需进行正面的引诱 。
例如,汶川地震的时候,堂堂万科帝国只捐款50万,这种引起公愤的行动,当然全国高低骂声一片 。这种骂声就是负面的被动表达,会严重伤害企业形象的 。捐款太少就是负面表达的引子,如果一开端慷慨一点,就是一种正面引诱,即使没有赞誉,也起码不会引来骂声 。
讲故事就是在累积品牌资产
一则病毒性视频可能会在全部地球疯转,某个人或者某个品牌可能会借这种机遇一炮而红 。但是如果你不能去保持这种红热的状况,很快又会冷却下来,昙花一现而已 。讲故事就应当像广告轰炸一样,不求轰轰烈烈,但必定要连续不断,锲而不舍 。
脑白金、加多宝的广告也是经过多年连续不断的狂轰滥炸才打进我们的头脑里的 。相比而言,讲故事的利益就是可以附带更多的价值,更容易被用户接收 。而且故事是通过厚度的累积对人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广告则是一种蛮横的洗脑术 。通过长时光的、不同情势的故事积淀,品牌的形象就会悄悄地在用户的头脑里形成了 。所以,故事就是一种品牌资产 。讲故事就相当于在给自己播种 。
互联网打破了时光和空间的限制,渠道多、情势丰硕、保留时光长,为讲故事供给了极大的方便 。所以,你不把自己晾到互联网上去,几乎等于自寻短见,这可能就是大佬们说的“互联网正在加速淘汰传统企业”吧 。其实传统企业不必定会被淘汰,被淘汰的是那些在网上找不到任何痕迹的企业 。故事要连续不断地讲才有你生存的地位 。
【当我们讲故事时,我们在做营销】 起源:张飒投稿,原文链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