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人如何智慧用冰消暑 哪个朝代用冰块消暑?( 二 )


有因冰生病的,也有用冰治病的 。《盱眙旧志辑要》介绍,宋徽宗赵佶在某年夏天,“食冰太过,病脾疾”,御医依照惯例治疗办法,让他服用大理中丸,但服用多日,均不见后果 。宋徽宗寝食难安,后来听说民间医生杨介医术高超,便召杨介为他诊疗 。杨介查明病因,仍应用大理中丸,只是改用冰煎服,宋徽宗服后立马痊愈了 。
甘、冷、无毒的冰真如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说,“冰者,太阴之精,水极似土,变柔为刚,所谓物极反兼化也 。”冰可以去热烦、解烦渴、消暑毒,“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 。亦解烧酒毒 。”杨介的治法算是“从因治病”,妙手仁心 。当时,宋徽宗和杨介的对话也简略有趣:“介用大理中丸 。上曰:服之屡矣 。介曰:病因食冰,臣因以冰煎此药,是治受病之原也 。”还好,宋徽宗遵了医嘱 。
说到底,都是吃惹的祸 。宋代的冰制食品简直不要太好吃哦,“冰糖冰雪冰元子”“冰雪甘草汤”“冰雪凉水荔枝膏”“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光听名字,心里就舒坦,怎么不想让它们“一步到胃”呢?南宋诗人杨万里早用《荔枝歌》道出了这份心花怒放:资源网“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 。行人未吃心眼开,甘霜甜雪如压蔗 。”元代的商人又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奶,首创了冰淇淋的先河 。市场中还涌现了“冰鲜”,人们把打捞的海产品,通过冰的冷冻后,运输得更远、保留得更久 。

看古人如何智慧用冰消暑 哪个朝代用冰块消暑?

文章插图


冬天里,老北京的冰窖采冰人在冰面上凿采冰块
三 冰深情的日子
冰,也在被人们赋予深情 。
在冰特殊难得的时期,皇帝用冰靠事先储存,大臣用冰或靠皇帝赏赐、或凭官阶和“冰票”领取,级别低的官员可能得不到冰,可能靠级别高的官员赏赐 。这种“颁冰”的做法始于周朝,一直延续到清代 。所以,若是将冰作为礼物来馈赠他人,那真是宝贵的 。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就常常送冰给同僚梅尧臣,他的馈赠是出于朋友之间的情义 。欧阳修在25岁至洛阳任钱惟演幕府推官时,与年长自己5岁的任主簿的梅尧臣相识,开端了长达30年的友谊,直至梅尧臣逝世、欧阳修54岁 。流金岁月中,俩人心心相印,不离不弃,聚则乐而游,别则思而梦,于道义、事业上互相支撑 。梅尧臣还是欧阳修古文活动的坚定支撑者 。
随着为官级别的增高,欧阳修送给梅尧臣的冰块也增多,使得仕途坎坷、级别很低的梅尧臣能终年享受较好的以冰消暑之待遇,安然度炎夏 。为了让梅尧臣安心接收,欧阳修还曾以自己不怕热为借口 。其实,即使是真的不怕热,也不会嫌冰多 。梅尧臣心中明确,便常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冰镇果品回赠欧阳修 。
冰,就这样透亮着 。怪不得会有冰心玉壶、冰雪聪慧这样的妙词儿 。饱含纯洁情义的心,就像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里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焕发玉一般的晶莹和澈亮;也像唐代诗人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中的“冰雪净聪慧,雷霆走精锐”,透出雪洗净过的细腻和敏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