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息肉

肠息肉这种疾病可能发生在各种各样的人群中,如果大人患了肠息肉,还懂得自己保养和调理,如果是孩子患了肠息肉,既难以治疗,又会使孩子感觉到特别的痛苦,但是儿童画又长息肉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因为儿童的肠胃发育的还没有特别完善,那么孩子患了肠息肉该怎么办呢?

儿童肠息肉

文章插图

一、结肠息肉的常见分类如下:
1、 幼年性息肉:约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男孩为多见 。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 。90%生长于距肛门25厘米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有的形成囊性扩张,中贮粘液,间质增生,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时表面有溃疡形成 。次类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
2、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 。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亦常见,组织学上次种息肉是由增大而规则的腺体形成,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规则,其大小及染色质含量变化很小,核分裂相少见 。其重要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细胞出现 。增生性息肉不发生恶变 。
儿童肠息肉

文章插图

3、 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 。常为多发性,多数较小,直径常在1厘米以下,病程较长者,体积可增大 。外形多较窄、长、蒂阔而远端不规则 。有时呈桥状,两端附着与粘膜,中段游离 。组织学表现为纤维性肉芽组织,上皮成分亦可呈间叶样变,尚不能肯定 。
4、 腺瘤:结肠腺瘤是大肠的良性上皮肿瘤 。根据组织学结构分成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 。
(1)管状腺瘤: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但大部分直径在1厘米以下 。80%有蒂 。组织学表现为多数管状腺腺体,未成熟细胞分布于腺体的所有水平 。可有不同程度的间叶样变,有时亦有少量乳头增生 。其癌变率在1%~5%左右 。
(2)绒毛状腺瘤:较管状腺瘤少见,绝大多数为单发 。一般体积都较大,直径大多在1厘米以上,大部分为广基,约10~20%可以有蒂 。表面呈暗红色,粗糙或呈绒毛状突起或小结节状,质软易碎,触之能活动,如触及硬结或固定,则表示有癌变可能 。分布以直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 。组织学表现为上皮呈乳头样生长,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间质,亦伴随上皮一起增生,分之成乳头样生长,上皮细胞多间变明显 。其癌变率较管状腺瘤大10倍以上 。
儿童肠息肉

文章插图

(3)混合型腺瘤:是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结构的腺瘤 。其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
5、家族性结肠息肉:家族性结肠息肉便血归属于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偶见于无家族史者,全结肠与直肠均可有多发性腺瘤,多数腺瘤有蒂,乳头状较少见,息肉数从100左右到数千个不等,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米,常密集排列,有时成串,其组织结构与一般腺瘤无异 。
每日可达3000ml以上,而导致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循环衰竭、酸中毒等代谢紊乱 。如果不及时给予补充治疗并对腺瘤进行处理,可以造成生命危险 。
【儿童肠息肉】6、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息肉病 。结、直肠内布满息肉状的腺瘤,恶变只是迟早而已,而且恶变变常可不限于一处,为多中心,实际上部分病人就医时已经是大肠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