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硕博涌进县城人才引进计划背后:年薪30万,依然被当作“备胎”( 二 )


据安璐璐了解 , 在她身边通过人才引进选拔的同学当中 , 几乎绝大部分都拒绝了人才引进 , 最终前往互联网企业或金融行业 , 像她一样一心一意进体制 , 最后通过考公上岸的也有 , 但并不算多 。
相比人才引进计划给出的待遇 , 安璐璐选择的税务局岗位 , 一年收入只有20万元左右 , 对她而言是“可以接受的水平” 。 至于她身边那些进入企业的同学 , 最高的拿到了50万元的offer , 最低的也在20-30万元之间浮动 。
但在安璐璐眼里 , 公务员编制足以弥补收入上的不足 。 人才引进的那家单位曾给出过承诺 , 说三年以后 , 可以根据工作表现将国企编制转为公务员编制 , 可安璐璐觉得 , 这种承诺始终存在不可知的风险 , “编制上面的话 , 现在实打实的肯定会比未来承诺的要更好一些” 。
承诺没有全部兑现 , 也是张瑶产生离职念头的原因之一 。 在进入单位工作一年后 , 她发现当初公告上写的补贴和待遇几乎全都没有实现 。 比如承诺的职级、薪酬全面缩水 , 这让张瑶有了“打碎牙也只能往肚子里吞”的感觉 , “没处说理去” 。
更让张瑶感觉不舒服的地方在于 , 身边那些非人才引进途径进来的同事 , 都认为她刚进入单位就享受着极“高”的待遇 , 经常有意无意向她表达着“羡慕” 。
3
体制内职场文化难适应
错误的认知 , 往往来自信息不对等 。
在进入体制以前 , 张瑶曾经对体制内抱有过很多遐想 。 彼时 , 她在一间知名互联网企业工作 , 从事的职业虽然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密切相关 , 但正是这种过强的关联 , 快速透支着她的热情 , “上班在追热点 , 下了班也在追热点 , 上班的节奏和思考方式会影响下班时候的状态 , 也不能很纯粹地作为一个消费娱乐的观众去欣赏了” 。
张瑶迫切希望找到一份能让自己从这种状态中抽身的工作 , 让兴趣爱好与谋生手段相剥离 , 对于这份新工作 , 她的期待是稳定 , 时间上相对宽松一些 , 可以心安理得地纯粹享受生活 。 进入体制 , 在当时的张瑶看来 , 是距离这个目标最近的选择之一 。
从这个角度上看 , 人才引进计划确实是最优解:待遇还算可观 , 相较于公务员考试 , 招聘的流程又比较简单 , 笔试和面试的难度更低 , 很多地方甚至没有笔试 , 只需要面试 。
但相较于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公务员考试 , 人才引进政策选拔后的岗位分配 , 具有更多不可控因素 , 在最终结果公布前 , 候选人只知道自己会进入的单位 , 但很难准确知晓自己会面对的岗位和工作内容 。
进入单位前 , 张瑶觉得这种“开盲盒”的模式并不是问题 , “在哪个单位工作都一样 , 只要进来了就好” 。 但随着实际工作开展 , 她越发感觉到幻灭 , 以及对体制内职场文化的不适应 。
首当其冲的是加班问题 , 张瑶过去以为体制内的工作都是朝八晚五 , 周末双休 , 但进来后发现也有很多急活 , 也需要平时和周末加班 , 甚至有一些部门常态性加班 , 灯经常亮到晚上11点以后都不熄 。
而更让她感觉难以适应的 , 则是体制内过于密切的“人际关系” 。 张瑶不是单身 , 同事们很关心她什么时候和男朋友结婚 , 每次张瑶尴尬地回应说自己还在考虑 , 不想太早结婚 , 一些上了年纪的同事立刻现身说法 , 劝诫她“老大不小了 , 该考虑结婚的事了” 。
复杂的“办公室政治” , 也让张瑶疲于应付 。 这些鸡零狗碎的事 , 比工作本身更能消耗她的精神 , “可能在哪儿都有的情况 , 但在这里是比较容易看到的” 。
4
以年为单位策划“逃离”
和在社会企业之间的跳槽不同 , 进入体制以后 , 离开的阻力会大上许多 。
张瑶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贴子 , 发贴的网友自述了一次失败的“逃离” 。 这位女生拿到心仪的企业offer , 便直接向自己的领导递上辞职信 , 在和领导的谈话中 , 对方先是试图挽留 , 发现谈不拢就卡了她的离职流程 。
更让这位女生感到无措的是 , 她的父母在知道这件事后不仅不支持 , 还开始对她施压 , 要求她撤回辞职申请 。 无奈选择继续留下后 , 她面对着领导的小鞋 , 以及同事们的风言风语 , 同事们说 , 这个女生是为了刷存在感才故意搞这么一出 。
看过这个贴子 , 原本一心想换个环境的张瑶 , 不得不对自己的离职计划做出长远的打算 , “如果我要提辞职 , 可能也会面临着这些事情” 。
在她看来 , 离职这件事的周期或许需要按年计算 , 除了寻觅下一份工作留出退路 , 她还需要找到合适的理由提前安抚父母 , 以及做好领导的思想工作 , 预备足够长的过渡交接期 , 等单位找好能替自己的人再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