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历史简介,粽子的历史渊源-_1

我们知道,粽子原名角黍,黍是古代五谷之一,古人的主要粮食作物 。在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发现黍的碳化种子,说明很早就开始食用,而且非常重视 。《诗经》里面很多关于黍米记载,熟悉的如“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古代天子,在夏至这一天专门尝黍,用黍进行祭祖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农乃登黍 。是月也,天子乃以雏尝黍 。”主要是希望得到祖先保佑,从而使黍获丰收,这种天子祭祀仪式往往也是政治需求,欺骗大众为巩固统治所用 。于是,用黍祭祖的思想和形式逐渐渗透到百姓生活习俗中 。
那黍米为什么会做成粽子的形状呢?这个问题好像尚无确凿的证据资料,记得有学者推测过:可能是晋代人仿照西周人用牛角(或羊角)祭祖,所以做了这个造型来庆祝丰收 。这也算有道理,可以为一家之言 。

粽子的历史简介,粽子的历史渊源-_1

文章插图
也有人把粽子的形状和夏至联系(因为夏至吃粽子) 。包裹“角黍”的做法,是对当时时令阴阳二气还相互包裹、没有分散的一个象征 。这是《风土志》里面记载,在《礼记·月令》里面也有类似意思的,夏至这一天比较特殊,白天最长,阴阳争,阳方盛,阴欲起也,所以角黍的形成和仲夏节气的特点分不开的 。这个阴阳说可能和角黍本身有关 。黍在古代称为火谷,属阳,菰米生,属阴,菰叶裹着黍米,即为阴裹阳 。但是古人一般以为阳在外,阴在内,这样阴阴阳阳互相包裹也就分不清楚了 。
粽子的历史简介,粽子的历史渊源-_1

文章插图
粽子在古代除了角黍,还被称为餈筒、裹蒸 。
文/GSN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该放假的放假,该赛龙舟的赛龙舟,而粽子当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
吃粽子的习俗和来历想必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耄耋的老者,虽道不出详尽但也能说出个清谱来 。因而这里也不想过多赘言 。
然屈原为何会让世世代代传颂纪念,倒是现代人(当代人)值得冷静探讨的 。
吃粽子源于民间,因此可以轻易得出结论: 屈原的理政思想是亲民的,谏言处事是为民的!
【粽子的历史简介,粽子的历史渊源-_1】由此,我不禁联想到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和周恩来等老一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完全、彻底的人,我们后人应该为他们设立特定的纪念日,他们更值得我们后人去纪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