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法对中医影响的研究

3 从兵法奇正看中医治法思想与分类受古代兵法的影响,中医学也在许多方面应用奇正范畴来分类和说明具有相对特点的概念 。如经络有“十二正经” 和“奇经八脉”,即是以普通的、 符合常规循行特点(即首尾相续、 如环无端且有表里相合关系) 的十二经脉为“正经”,而以与普通、 常规的经脉有不同特点(即各自循行、 无首尾相接及表里相合关系) 的八条经脉为“奇经”。又如,穴位有“经穴” 和“奇穴rdquo;,即 是以与某经脉有固定所属关系的穴位属于常规的、 普 通的穴位,称为“经穴”,为穴位的主要部分,而与经脉 没有固定所属关系的穴位则属常规之外,称为“奇穴”。但是,这些应用仅仅是将“奇正” 范畴作为分类事物的 工具而已 。需重视的是,奇正兵法对中医治法思想的 影响,且可据此进行治法分类 。正如 “用药如用兵” 之说所提示,中医治病的思路 主要来源于兵法,因而中医治病的思路和方法,也可利 用 “奇正” 范畴来分析和认识,即用兵有奇、 正之法,治 病也有奇、 正之道 。如日本丹波元坚说 : “凡病实于里 者,攻而去之,此正治也; 其兼虚,则补而行之,此奇治 也 。” [6 ] 清代石寿棠云 : “古法用药如用兵 。用兵有战有 守、 有奇有正,用药亦然 。” [7 ] 丹波氏所云 “奇正” 的意义 尚较狭窄,石氏则明确地将奇正作为分类认识治法的 纲领,惜其并未深入讨论 。具体而言,治法之“正” 者,即针对疾病的病邪、 病 性等采取性质相反、 直接对抗的方法 。例如,《素问· 至真要大论》 提出的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虚者补之、 实 者泻之、 高者抑之、 下者举之等 。此类治法与兵法中双 方列阵直接对抗的方法,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属于处理 事务的常规方法 。相对地,治法之 “奇” 者,即是在常规 治法之外的,采用非直接对抗的方法,而是顺从疾病的 病邪、 病位或病势等方面的特性而治的方法 。例如,《内经》 所言的“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以及“火郁发之” 等因势利导的 治法 。又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提出的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之法,与兵法中的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之法 同类,即并非直接针对疾病病位,而是选择与病位具有 阴阳相对关系的部位实施治疗的方法 。据此,可从基本思路上将中医治法分为两类: 一是 对抗性的治法,即直接与病邪、 病性相对抗,来源于兵 法中的正法,与处理事务的常规相符合,可称为“正治 法” ; 二是非对抗性,即并非与病邪、 病性等直接对抗的 方法,而是顺从病邪、 病位、 病势等方面的特点,以就 近、 最快地去除病邪、 解除病患的方法,来源于兵法中 的奇兵,与处理事务的常规有所不同,可称为“奇治 法”。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 “正治法” 与 《素问·至真要 大论 》 “微者逆之 ” “逆者正治” 中的“正治法” 名虽同而 意义则异 。从其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彼“正治法” 属于 这里的 “正治法” 的范畴,二者并无大的差别,但其认识 问题的角度不同: 彼“正治法” 是与“甚者从之” “从者 反治” 的 “反治法” 相对而言的,而这里的“正治法” 是 与 “奇治法” 相对而言的 。正奇概念与正反概念的意义 不同,决定了虽同名为 “正治法”,而其意义有别 。不仅具体治法可以如上述进行分类认识,由多种治法组成的治疗方案也是如此 。如清代柯琴在注释 《伤寒论》 164 条时说“表里交持,仍当遵先表后里、 先 汗后下”,并将其称为“正法” [8 ]。可知柯氏认为,在表 里同病时,先表后里、 先汗后下乃为常规的治疗方案,所以称之为 “正法”。由正奇的相对关系可推知,先里 后表的治疗方案就当属“奇法” 了 。因此,奇正兵法的 分类思想,既可用以认识中医治法的不同类型,也是分 析治疗方案的适当工具 。4 奇正治法的思想原理综上所述,中医治法是直接受到奇正兵法影响的,但处理事务的奇正两法的思想原理,当来源于最早提 出奇正概念的 《老子》 一书 。《老子·七十七章》 说 :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 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 可 见,《老子》 将宇宙间事物运动的规律分为两类,一为 “天之道”,即自然事物的运行规律; 一为“人之道”,即 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老子认为,“高者抑之,下者举 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等,是未受到人类智慧影 响的、 自然事物本来的运动规律,其特点是直接对抗,即高者压抑使其下降、 低者托举使之上升,过多者减损 之、 不足者补充之 。将这一规律运用五行学说来解释,即是 《素问·六微旨大论》 所说的“亢则害,承乃制,制 则生化”。相对地,“人之道” 是人类充分地运用高度的 智慧,根据人类自身的需要,结合事物的性质特点加以 操纵而表现的规律,具有与 “天之道” 正相反的特点 。从 《老子》 的这一观点来认识奇正兵法、 奇正治法,可以看出 : “正” 之兵法、 治法是遵循自然之道的处理方 法,乃为自然条件下自然而然的选择,无需运用多少智 慧进行思考,或属本能性的对应方法,也就构成了人类 处理事务的常规方法,如“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等,以及中医学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虚则补之,实则泻 之 ”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等治法 ; “奇” 之兵法、 治法,则充分体现了人类智慧的作用,是人类在对事物运动 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运用高度的智慧 加以干预的结果,如“围魏救赵” “因势利导” 等,以及 中医学的“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以左治右,以右治 左 ” “上病治下” “火郁发之”,以及“虚则补其母,实则 泻其子 ” “滋水涵木 ” “培土生金” 等治法,均是如此 。当然,部分属于奇法的治法,经过长期的应用和发 展,业已成为中医临床的常规治法而为人所熟知、 熟 用,就由原来的“奇法” 演变为“正法” 了,而这些治法 的来源和思想原理等内容则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了 。如 前述的 “培土生金” “火郁发之” 等 。但是,通过对其治 疗原理、 思路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其所包含的基本思 想,对于深入理解和正确运用这些治法,仍是十分必 要的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作者:金光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