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兰亭序》写于,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 二 )


王羲之的《兰亭序》写于,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

文章插图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一千六百六十七年前的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兰亭雅集的故事情节完美定格,永远成为中国人心头最美的那一帧图画 。
王羲之的《兰亭序》写于,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

文章插图
王羲之《兰亭集序》写了什么:超越三际,以哲人的清醒发出了一声喟叹我们先不谈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之超逸高妙,就《兰亭集序》文本来说,这也是一篇文学价值极高的散文作品 。我初读《兰亭集序》时即为其文字着迷,默诵日久,体会越深 。兰亭雅集毕竟是人生中一件极快乐的事情,王羲之先生开始写时间、地点,周围美妙的景物,当天的天气,以及人们在聚会时做的事情,这些都带有记录的意味,他的笔调是愉悦而轻快的 。而他又是一个极智慧极旷达的人,很快就由这快乐时光的短暂易逝转而感伤生命的短暂易逝,人总是要老死的,不管你是个什么样的人,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你所经历的这一切很快就成为过去式,一去不复返,连哀叹一声都来不及 。王羲之先生对时间的描述无疑是客观的,他从小我写到大我,突破了过去、现在、未来时间三维的束缚,几乎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发出了一声喟叹 。晋人崇尚清谈,多以老庄思想为宗,谈玄论道,不重视现实生活,对死亡也不太当回事 。王羲之提出“死生亦大矣”、“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样的观点,在魏晋那个时代是清醒的、是振聋发聩的,是有远见卓识的 。
王羲之的《兰亭序》写于,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

文章插图
有很多人觉得《兰亭集序》的思想太悲观了,我觉得没有完全理解王羲之先生的意思 。王羲之对宇宙人生的感悟是通透的、达观的 。正因为时光易逝、生命短暂,我们才要去思考怎样度过这一生,虽然他没有明确给个答案,但不管是悟言一室之内,还是寄情于山水,放浪形骸之外,俯之仰之,首先要窥破,要清醒面对,人对欢乐与悲伤的情怀感受大概是一样的,所以,良辰美景更要珍惜啊!即使贵为帝王的唐太宗李世民,读了这样的文字,大概也深有同感“若合一契、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从而引王羲之先生为知己了吧!
王羲之的《兰亭序》写于,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

文章插图
一千多年前,王羲之先生在《兰亭集序》里道出人生的真谛,不管到什么时候,我们都要面对生死之壁 。过去的人、现在的人、未来的人,对待这个问题的看法,应该是一样的,平常心 。平常心 。
王羲之的《兰亭序》写于,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

文章插图
王羲之的《兰亭序》写于,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

文章插图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书法之美:随手草稿瞬间定格,道法自然,天然神妙欢迎各位又来到了梁山好汉排座次的节目时间,王羲之先生的《兰亭集序》是古今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这个名头如此响亮,世人谈论极多,以至于凡是写中国字的人,没有不知道《兰亭》的 。去看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东坡《寒食帖》,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像是草稿,急就章,行文间有涂抹更改,观众们隔着时空似乎能感受到书写者刹那间情绪上的喜悲,仿佛能触摸书写者灵魂里的凉热 。这里可窥见中国人的审美观,更喜欢活泼自然有灵魂温度的艺术形式 。《兰亭集序》的书法是在王羲之醉酒状态下一挥而就完成的,可以说是心契冥通,灵感神遇,王羲之酒醒之后数次临摹,都写不出原稿的神韵,自认为是有神助而成 。古人对右军书法的品评有:“探妙测深,尽形得势;烟花落纸,将动风采 。带字欲飞,疑神化之所为,非世人之所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