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祖孙三代66年三战洪水

【武汉祖孙三代66年三战洪水】抗洪是一件非常须要勇气和体力的事情 。最近国内很多处所洪涝灾祸泛滥 , 我们国度的消防员和抗洪士兵一直奋战在抗洪一线 。武汉的洪涝情形也不是很乐观 , 武汉有一祖孙三代66年三战武汉洪水 , 一家子都在为击退洪水而尽力 , 下面就由资源网小编来个大家详细说说吧!
 资源网

武汉祖孙三代66年三战洪水

文章插图
 
武汉祖孙三代66年三战洪水
 
1954年、1998年、2020年 , 这是武汉有水文记载以来的“大年份” 。对于洪山区青菱街菱湖美景社区的祖孙三代:周松林、周红胜、周家资源网河来说 , 这也是他们与洪水相斗的日子 。
 
14日清晨 , 22岁的周家河换上迷彩服 , 拿着手电筒 , 站上武金堤首次夜巡:拨草、装料、查堤……青春的脸上满是认真 。
 
数日前 , 长江水位高涨 , 周家河自动报名 , 成为一名抗洪志愿者 。上堤时 , 他没忘父亲周红胜吩咐的防汛“法宝”:雨靴、竹竿 。1998年 , 周红胜曾亲测“法宝”有效 。
 
那年 , 周红胜第一次发明“坐在堤上就能洗脚” 。40多摄氏度高温的炙烤下 , 他一天巡堤超过12个小时 , 2天后脚丫开端溃烂 。巡堤间隙 , 资源网他还要照顾自家被雨水吞没的三口鱼塘 , 阻拦鱼儿逃逸 。
 
防汛停止后 , 周红胜给襁褓中的儿子上户口 , 将本来假想的“周家和”改为“周家河” , 意为“守卫家园 , 守护江河” 。这也是众多青菱居民的世代夙愿 。菱湖美景社区居民原住杨林村 , 那里距离长江1公里左右 , 地势偏低 。1998年之前 , 每逢大汛 , 大家只能到邻村避灾 。
 
周松林 , 周家河的爷爷 , 记忆中最大汛情产生在1954年 。彼时 , 武金堤约有现在的一半高 , 堤上仅能并行两人 。眼前的洪水 , 一个浪头都能过堤 , 身后的家园已然没顶 。他与父亲、弟弟一道 , 并肩抢险 。
 
他们拿起铁锹和扁担 , 赤足奔忙在黄土堤上 , 抢运麻袋 , 务必“水高一寸 , 堤高一尺” 。他们潜入浑浊的江水中 , 一寸寸探摸大堤 , 查补破绽 。日夜驻守4个多月后 , 周松林荣立抗洪抢险三等功 。
 
66年来 , 周家从茅草屋搬进了楼房 , 随同洪水、内涝威逼 , 地基陆续垫高了1米多 , 但他们从未想过远离长江 。平日里 , 周松林是远近著名的游泳好手 , 周红胜把长江当自家“泳池” , 周家河从小听着祖辈与长江的故事长大 。去年底 , 祖孙三代搬进了高楼林立的改革小区 。周红胜每天都要拿着望远镜 , 站在28层的窗边 , 看江水起落 。14日 , 周家河向家人讨教防汛经验 , 三代人想法一致:“守护大堤 , 就是守卫家园 , 我们从来就没有退路 。”
 

武汉祖孙三代66年三战洪水

文章插图
 
扩大资料:要不是三峡 , 武汉还会遭受98年级别洪水
 
1、本次洪峰顺利过境武汉 , 有惊无险 。但如果不是三峡拦蓄了每秒1.5万方上游来水 , 武汉将涌现直逼1998年的过境洪峰 。
 
2、退一步讲 , 武汉江段的堤防尺度相当高 , 即使百年不遇特大洪水过境 , 也有才能迎战 。但三峡分担防洪压力 , 能够确保江汉平原大批河堤民垸渡汛 。
 
3、武汉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要数1931年洪灾 。新中国已成立就计划开工荆江分洪工程 , 力保武汉扛过了1954年最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水冲击 。到1998年 , 在荆江不分洪的情形下 , 武汉又一次胜利抗洪 。
 
4、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建成之后 , 彻底解决了上游川江洪水对江汉平原的威逼 。武汉的防洪设施也得到升级加固 , 6个分蓄洪区陆续启用 , 安全系数非常高 , 困扰城市的内涝问题也逐渐可控 。洪水肆虐的巨灾已逐渐成为往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