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收藏古玉:不以材质论高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收藏古玉:不以材质论高低!

文章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收藏古玉:不以材质论高低!

文章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收藏古玉:不以材质论高低!

文章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收藏古玉:不以材质论高低!

文章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收藏古玉:不以材质论高低!

文章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收藏古玉:不以材质论高低!

目前 , 玉器市场出现了这样一种怪局面:古玉不被市场接受 , 而人们对于新玉的争相购买 , 导致新玉价格骤然提高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收藏古玉:不以材质论高低!】新玉是三分工、七分料;古玉是七分工、三分料 。

古玉的雕工在整件玉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
从文化韵味来讲 , 新玉蕴含浅 , 而古玉则比较深 。 每一件古玉都反映了当时不同地域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审美观念等等 。
可以说古玉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 , 这是新玉所达不到的 。

承载几千年文明、精美绝伦的高古玉 , 不仅其资源有限 , 而且其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以及其不能上拍 , 抬高了其收藏的门槛 。
高古玉的文化含量较高 , 与当时社会的装饰、审美、财富、权力直接关联 , 是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 , 它在表达其力量、意志和审美观的同时 , 也在兴替演进中处处显示着历史痕迹 。

在中国八千余年漫长的玉器开采和制作史上 , 新疆和田玉进入中原内地的时间是比较晚的 。

新疆和田玉真正成为中国上层社会主流用玉的历史 , 应该是在汉武帝打通中亚丝绸之路后从西域于阗国引入外贸玉石开始的 。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汉使穷河源 , 其山多玉石 。 ”
文中一个“穷”字 , 充分说明了在汉代能够搜寻到优质的新疆和田玉 , 还是非常不容易的 。 也就是说 , 在汉代之前 , 中国官方用玉总量中 , 新疆和田玉的比例因玉材供应的稀缺局限 , 是非常少的 。

中国玉器史上有“四大名玉”说 , 排序是新疆和田玉、河南南阳独山玉、陕西西安蓝田玉、辽宁鞍山岫岩玉 。
据考证 , 蓝田玉早在新石器时代即被开采利用 , 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制玉历史 。 秦汉时期 , 蓝田玉雕开始在中原上层社会流行 , 唐代时达到鼎盛 。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 , 蓝田日暖玉生烟” , 更是成就了蓝田玉的千古美名 。
岫岩玉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器的主要材料 , 至少有6000余年的制玉历史 。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大量玉器和河北满城西汉早期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的玉片 , 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岫岩玉制作的 。 1952年 ,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在《殷墟有刃石器图说》中考证出 , 殷墟出土的7件玉器材质 , 全部都是南阳独山玉 。 这说明至少在商代晚期 , 独山玉就已经被开采出来 , 并已广泛使用 。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上 , 新疆和田玉登台亮相并成为主角的时间并不长 , 而是其它玉种各领风骚!这其中 , 不仅仅有蓝田玉、独山玉、岫岩玉 , 还有很多精美的地方玉 。

如果古玉爱好者不能够客观地了解中国古玉发展史 , 就会以偏概全 , 错误地认为 , 只有新疆和田玉才有收藏价值 。 这样做 , 无疑是错过了收藏珍贵古玉的机会 , 也偏离了古人认为“美石为玉”的玉石衡量标准 。
中国许多著名的古玉制品 , 都不是用新疆和田玉制作的 。 比如 , 1971年在内蒙古赤峰市出土了蜚声世界的红山文化C形玉龙 , 这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内的“中华第一龙” , 就是用岫岩玉制作的 , 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古玉代表作 。
1975年在陕西咸阳汉武帝的茂陵中 , 出土了一件四灵兽纹玉铺首 , 现藏于陕西兴平市茂陵博物馆 , 就是采用蓝田玉制作的西汉玉雕 。 玉器收藏十二字诀 , “远观其形、近观其质、细观其工”
“远观其形”是指仔细观察古玉器的形态 。 古玉器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不仅具有老旧、古朴的包浆 , 而且又有鲜活神韵的外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