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浓|又一家美国“老字号”扛不住了:累计欠下300亿,曾败走中国市场

露华浓|又一家美国“老字号”扛不住了:累计欠下300亿,曾败走中国市场

文章图片

露华浓|又一家美国“老字号”扛不住了:累计欠下300亿,曾败走中国市场

2022年6月16日 , 美国国宝级化妆品牌露华浓(Revlon)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 这家拥有90年历史、产品销往150个国家和地区的化妆品巨头 , 为何会沦落到这般田地?

先简单介绍一下:露华浓于1932年在美国纽约成立 , 旗下拥有露华浓、伊丽莎白·雅顿、伊丽莎白·泰勒等逾15个品牌 , 涵盖彩妆、护肤品、美容工具、美发、香水等品类 。
创始人查尔斯·郎佛迅(Charles Revson) , 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普通家庭 , 从小就向往时尚行业 。 26岁时 , 他与化学家查尔斯·郎曼(Charles Lachman)用色素取代染色剂 , 制造出全球第一支彩色指甲油 。 同一年拉上哥哥约瑟夫·郎佛迅(Joseph Revson) , 三个人一起创办了Revlon , 名字取自他们的姓氏 。
【露华浓|又一家美国“老字号”扛不住了:累计欠下300亿,曾败走中国市场】凭借一瓶指甲油 , Revlon成功在市场站稳脚跟 。 往后发展 , 逐渐拓展到彩妆和洗护、美容工具、香水等多元领域 。 巅峰时期 , 一度成为美国第二大化妆品生产商 , 跻身全球美妆前三强;曾创下每三秒卖出一只口红的纪录 , 还邀请众多大牌明星为其代言 , 其中就包括奥黛丽·赫本 。

Revlon是最早入华的美妆品牌 , 96年的时候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 著名词人、作曲家 , 《沧海一声笑》《我的中国心》词作者黄霑将其翻译为“露华浓” , 取自“云想衣裳花想容 , 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 , 极度信达雅 , 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
露华浓在上海成立了两家公司 , 分别负责产品引进和渠道营销 。 次年 , 在淮海路百盛开出第一家形象柜 , 也是当时品牌在亚洲最大的专柜:18米长的开架口红墙 , 60个口红色号一字排开 , 场面十分震撼 。
彼时国内彩妆品牌少、消费者碰不到 , 结果露华浓的开架式销售让每个消费者都能直接接触到产品 , 第一个月零售额就达到六七十万 。 一炮而红后 , 品牌在北京、广东、陕西等地都开了专柜 , 并且进入屈臣氏门店 。
毫不夸张地说 , 露华浓是很多80后女性的美妆启蒙品牌 , 被誉为“中国女性的第一支口红” 。 短短两年时间 , 已在中国开出600多家网点 , 销量达到2亿元 。 然而表面看似风光 , 实际上亏损严重 , 柜台投入、人员费用投入、广告费用可以说到了铺张浪费的程度 。
更致命的是 , 在消费市场崇尚进口的时候采取本土化生产策略 , 在消费体量不大的情况下错误地进行品类扩张 , 导致品牌价值和定位日渐模糊 。 2012年 , 露华浓净营收14.3亿美元 , 在华业务只占公司整体营收的2% 。 次年底 , 迫于经营压力 , 不得不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

2016年6月 , 露华浓宣布以8.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伊丽莎白·雅顿 。 也是在这一年 , 在天猫开设海外旗舰店 , 以跨境销售的方式重返中国市场 。 然而“二进宫”的表现 , 依旧不理想 。
品牌并不了解中国市场需求 , 即便请了明星刘宇宁代言 , 进入罗永浩直播间 , 宣传力度依旧不够 。 再加上品牌定位不清晰 , 产品高不成低不就 , 竞争不过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国际同行 , 又被完美日记、花西子等新崛起的国货品牌抢占市场份额 , 无法抓住新一代年轻消费者 。
去年 , 中国市场净销售额仅占露华浓总销售额的5.5% 。 总结来看 , 这个美国品牌在华发展之路高开低走 , 宛如杨贵妃在演绎华清池畔的爱情故事之后 , 在安史之乱中一缕香魂定格在马嵬坡 。
过去四年 , 露华浓的亏损额分别达到2.94亿美元、1.58亿美元、6.19亿美元和2.07亿美元 , 累计折合人民币约85.5亿元 。 截至2022年3月底 , 公司长期债务33.07亿美元 , 加上短期借款等 , 累计负债约300亿元 。 品牌未来何去何从 , 目前还是未知数 。 但要想翻身 , 难度不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