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修改 , 仅仅只是为了迎合观众磕cp的喜好 。
为此忽视了背后价值观的极大扭曲 。
《楚乔传》讲述西魏乱世中 , 女主楚乔从奴隶到将军的逆袭之路 。
剧中将她的阶级跨越归因于天赋 。
又在她的成长道路上备好了众多爱慕者 。
他们每次都能慷慨相助 , 让女主得以化险为夷 , 步步高升 。
《芈月传》也是如出一辙的伪大女主 , 真玛丽苏剧 。
芈月从小被视为「祸星」 , 后宫中也是众人的眼中钉 。
但她因心地善良 , 备受异性追捧 。
每次遇难 , 都有男人出面帮她逢凶化吉 。
甚至是初次相见 , 也愿为她出生入死 。
不只是古装剧 , 现代剧也有这样的通病 。
《我的前半生》 , 罗子君反复强调「靠自己 , 不靠男人」 。
结果 , 找工作靠闺蜜
最后更是靠精英男才能走出阴霾 。
还有《三十而已》中的沪漂王漫妮 , 贴着独立励志的标签 。
但却寄希望于「金龟婿」 , 靠男人实现阶级跃升的梦想 。
独立女性始终被男权阴影笼罩 , 戏剧冲突便只能转向女性之间的「雌竞」 。
打
女性题材的探索和发展 , 止于扁平的口号和说教 。
时至今日 , 在具体的叙事中 , 依然鲜见女性真正实现自我独立 , 建构自我认同 。
国内女性题材剧的挂羊头卖狗肉 , 暴露出的是市场的问题 。
看见女性视角 , 讲述女性故事 , 本是有益的创作取向 。
但是「流量至上」的不良之风下 , 对市场的过度迎合 , 导致创作重心放在缝合爆点、消费情绪之上 。
而无暇深入内容的精耕细作 。
使得作品大多粗制滥造 , 频频陷入为批判而刻意塑造的误区之中 。
全部价值落在一时的「爽感」中 。
忽视现实逻辑 , 让女主大开金手指、大杀四方 。
短期看可以满足观众的代偿心理 , 弥补现实的不屈 。
达到制造话题 , 舆论引流的目的 。
但长期看 , 消解了作品的深度和社会话题的严肃性 。
对观众审美和影视环境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
随着时间流逝 , 很多以往的爆款剧的问题都暴露了出来 。
外在的批判又继续引导创作 。
但一味依从市场 , 缺乏主体信念的影视创作 , 往往只是从一种偏颇滑向另一种偏颇 。
观众对披着「大女主」皮的玛丽苏剧产生逆反心理后 。
市场又顺势而动 , 制造出一批不靠男人的女强人形象 。
实际上依然换汤不换药 。
像《星辰大海》中 , 将女权与强权划等号 。
塑造出无所不能的女强人形象 , 有意矮化的男性形象 。
与现实完全脱节 , 让女性形象显得更加单薄偏狭 。
好的创作 , 比起观念的「正确」 , 更重要的是内容本身的完整和自洽 。
就像《甄嬛传》中 , 单拎出来看 , 一心想着男人的「恋爱脑」 , 后宫争宠的「雌竞」 , 都是槽点 。
但在封建秩序以及人物塑造的逻辑中 , 它又是合情合理的 。
甄嬛一生所求本来便只是一份纯粹的爱情 , 而这恰恰注定了她身为后宫妃嫔的悲剧命运底色 。
后来的逆袭和反杀 , 根本还是源于爱情理想的破灭 。
甄嬛对爱情的执念 , 不为很多观众所认同 , 但角色弧光却完整、饱满、自洽 , 足以打动人 。
这部剧并未强调所谓的女性主义 , 却将一定程度的批判性融入在整体叙事当中 , 寄于每个角色身上 。
而回到《梦华录》 , 不难发现诸多前后矛盾 , 逻辑打架之处 。
以关键的姐妹互助戏为例 。
原著中 , 赵盼儿以色诱为手段 , 与渣男纠缠三天 , 救出姐妹宋引章 。
因为她一直生活在勾栏之地 , 懂得如何利用性魅力求生存 。
但在剧中 , 赵盼儿的出身被「净化」 , 没有任何以色事人的经验 。
最后却能色诱成功 , 表现得毫无破绽 , 也失去了相应的合理性 。
这段经历后来被赵盼儿表述为某种不堪的往事 , 更是背离了「救风尘」的内核 。
如果只以古偶剧的要求来看 , 或许可以忽视上述瑕疵 。
推荐阅读
- 琵琶|《梦华录》:因风骨二字,拒绝弹奏琵琶,隐藏了她失败人生的真相
- 孙三娘|梦华录23:孙三娘表示方才不过是开玩笑,但是宋引章依旧得理不饶人
- 鲁豫|鲁豫带吴莫愁爬山录节目,脸部凹陷手臂似枯枝,憔悴到网友认不出
- 雷敬|《梦华录》5大反派已露面,你以为只有雷敬,其实还有他
- 萧钦言|《梦华录》齐牧是反派?顾千帆被利用,萧钦言助他成皇城司的司尊
- 赵盼儿|《梦华录》剧情开始狗血?萧钦言害死赵盼儿父亲,顾千帆大婚无望
- 浙江省|浙江:女子身着黑色小短裙,自导自演录视频,大爷看得目不转睛
- 赵文卓|舒淇主演“动作片”,禁播24年,豆瓣不敢收录,也是赵文卓演艺生涯的巅峰
- 雷敬|《梦华录》顾千帆看清齐牧的原因 后续的代价又是什么
- 梦华录|因为一首歌,刘欢和韩磊两人交恶,从朋友演变成反目,在娱乐圈闹得满城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