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不毁乡校出自哪里,子产不毁乡校什么意思-

我有好玩的回答!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孔子最崇拜的人之一 。他说子产是“古之遗爱也”,称赞子产是古代文化培养出来的一个仁爱之人 。他准确地总结了子产的四大优点,“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1] 。意思是,“子产的行为举止很谦恭,侍奉国君很恭敬,对待人民很慈惠,使唤人民合乎道义” 。
凭心而论,子产确实值得我们尊敬 。他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宰相,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在做决策时,从来不是“一言堂”自己大权独揽,而是搞集体民主决策 。他会先找一个著名学者请教;再找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一起研究,搞民意测验,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再让善于拍板的人做决定;最后派懂协调会办事的人去执行 。总而言之,子产很好地执行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
郑国人喜欢议论政治,没事就在“乡校”内议论国事 。就像北京的出租车司机一样,人人能侃会吹,仿佛个个都是高官亲戚,家家都有海外关系 。“乡校”是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老百姓聚会议事的地方 。
有人建议子产,那些人没事就在“乡校”里喝酒侃大山,还老是说我们政府的不好,干脆把“乡校”给拆了吧 。子产说,“乡校”是不能拆掉的 。大家干完活在那里休闲一下,顺便说说国家的事情,有什么不好?老百姓喜欢的事情,我们就去做,老百姓反对的事情,我们就不做 。老百姓才是我们的老师啊 。他们发表意见,对我们是提示警醒,对郑国大有好处 。从前,周厉王恨不得在老百姓嘴上贴上胶布不让人讲话,结果自己垮了台 。这就像把大河堵起来,一旦河水决堤,后果不可想象,死伤的人会更多 。与其堵不如疏,让人讲话,就像疏通河道,有怨气就让他发,有不满就让他讲,天塌不下来,反而会改正我们的错误,难道不是好事情吗?[2]看来子产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有早期民主观念的思想家 。
子产高度重视法律的作用,他把刑法刻在一只大鼎上,向老百姓展示 。这是我国有记录的最早的成文法 。虽然它远远晚于古巴比伦的《汉莫拉比法典》,但这也是子产的一个伟大创举了 。

子产不毁乡校出自哪里,子产不毁乡校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子产刚开始执政的时候,大张旗鼓搞改革,损害了一些贵族的利益,很多人对他恨之入骨,甚至想杀了他 。当时有首歌传唱很广泛 。
子产子产,提倡什么节俭?
漂亮衣服,我们也不敢穿!
天天训练,天天训练,
田地荒芜了,也没时间干,
杀了子产!杀了子产!
我们心甘情愿!
可见子产的处境很糟糕 。有一年,郑国的占星家认为郑国马上要发生大规模火灾,很多人就劝子产赶紧祭祀上天,而子产清醒地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意思是,“天道和人道是不相干的,天人是分离的 。按照子产的理解,天道是自然规律,人道是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这两者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可见子产是个民本主义者,他仁厚慈爱、轻财重德、爱民重民 。仅仅过了三年,子产就取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又有一首民歌流传开来 。
我们的子女,是子产教育,
我们的田地,是子产开辟,
子产子产,你可不要死,
死了有谁继续?
从恨不得吃肉扒皮,到祝福长命百岁,子产完成了一次华丽完美的转身 。
子产,又名公孙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 。
【子产不毁乡校出自哪里,子产不毁乡校什么意思-】子产治理国家特别的注意策略,一方面他照顾大贵族的利益,团结依靠多数,一方面对贪暴过度的贵族给予惩罚,以维护政府的威信,他不毁乡校,也允许国人议论政事,并会从里面吸取有用的意见,而对于自己认为对国家有利的改革,也不顾大家的反对,强制执行,对于晋,楚两霸,他既遵照传统礼制谨慎奉事,不给对方寻衅的借口,又在有条件的时候大胆的抗争,他反对迷信鬼神星象,却又承认贵族横死会变成厉鬼,而要对其子孙立为大夫加以安慰,他被孔子成为仁人,慧人 。是守旧的士大夫敬仰的人物,却又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典,执行严格统治人们的猛政,加重剥削用于救世,说明他是一位务实的政治家,子产执政之初,改革措施也曾遭到广泛斥责,但他不为所动,坚决推行,后来改革成效显著,人们又开始担心后继无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