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本书的诗句?有什么关于古诗词的书比较好( 二 )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 。我对于(《尚书》中的)《武成》篇,就只取其中二三处罢了 。
仁人无敌于天下,凭(武王那样)最仁的人去讨伐(商纣那样)最不仁的人,怎么会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棒都漂起来呢?” [注释] ①《武成》:《尚书》篇名,早已亡佚 。东汉王充《论衡?艺增》上说:“夫《武成》之篇,言武王伐纣,血流浮杵,助战者多,故至血流如此 。”
②策:竹简 。
2.关于读书的古诗
1.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2.《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3.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4. 《劝学诗 / 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
5. 《读书》
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
6. 《读陆放翁集》
清代:梁启超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
7.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
8. 《和董传留别》
宋代: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
9.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宋代: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10. 《读书》
唐代: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
3.关于要有选择的去读书的诗句
1. 少年时也读过古人书,那满纸的“之乎者也”,带来的多有烦恼 。
本来就糊涂的头脑加上一个更加糊涂的意识 。如今才知道,少年正是“隙中窥月”的年华,其雄心壮志大可冲天 。
岁月的变迁,让我走入了中年,一付饱经风霜的面孔,才对事理的认识有了个升华,过去那糊涂的思绪渐已清晰,对古人的书也有了批判、继承的意识,岁月真的让中年人提高到了“庭中观月”的层次 。近日偶翻古人书,有这样一段话,让我深思且反响 。
那段话是这么写的:“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权势者,凄凉万古 。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寂寞因我守道德,那是暂时的;凄凉,因我依附权势,那是永久的;一是,生前多重视精神生活,清心寡欲,只求身后万古长青 。这段话对不对呢?容我细致推敲一下 。
我们先来看看“道德”的定义,道德乃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很一般的公德意识,人伦常识,古人为什么却说遵守之会寂寞呢?看来“道德”定义之外,还有一层暗的意思:社会中的人,因了地位之不同,故生存意识、价值观也不太一样,所以“道德”也就带着明显的等级意识:一是,绝对的服从;一是,伦理秩序常识 。
倘若“道德”有着一明一暗两层定义,那栖守道德规范的结果也就成了笼中之鸟,作笼中之鸟能万古长青实在让人见笑!这是写书人误人的一大败笔,如要不加以分析的深信不疑,那寂寞者更加寂寞,那凄凉者更加凄凉 。看来古人的教导不全是真理,我们做任何事情采取的认知观,行为的方法论,都应该针对其当时的客观实际,采取灵活有效地策略,若一味抱着似是而非的教条不放,就会象当年的孔子那样到处碰壁,寂寞凄凉也只能说明不识时务罢了 。
这层意思弄明白了,我们再来看看“权力”的定义:权利乃政治的强制力量 。强制力量制约着每个社会中的人,这是最普通的常识 。
不依附权力而生存,恐怕社会中没有一个人存在 。社会是人的最大组成单位,管理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没有权力的尊严岂不成了放任自流无序的状态吗?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层面上的所有权力都有其存在的必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