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医学|康希诺正式打响销售战:终止与“宇宙第一药厂”合作

5日晚间,康希诺(688185.SH)公告称,与辉瑞终止商业化合作,合作项目为: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CRM197载体)曼海欣(下称:MCV4) 。
这在投资者中引发关注 。
一方面,该公告所涉及的MCV4,是康希诺生物拟于2022年上市销售的重磅产品,目前还是国内独家品种,有望为企业带来过亿元的销售收入 。
东兴证券即认为若MCV4于2022年至2023年分别实现6%/10%的新生儿渗透率,营收贡献有望达8.1/13.5亿元 。
另一方面,前述公告又涉及到了外资药企龙头辉瑞,后者被业内戏称为“宇宙第一药厂” 。
2020年7月,康希诺曾与辉瑞签署了合作协议,辉瑞获权可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推广其MCV4,合作时间更可最多长达10年 。
原本,独家品种+辉瑞加持,可谓是“双剑合璧” 。一直到2021年底,康希诺在年报中还曾这样评述前述合作协议:该协议的签署表明跨国制药公司对本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的认可,也为曼海欣的商业化成功提供保证,为本公司品牌建立和符合国际标准的营销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 。
但MCV4上市仅过半年,前述合作协议又因何“终止”呢?
已预备MCV4销售计划
尽管在公告中,康希诺称,与辉瑞的“分手”系“经过友好协商”,且对辉瑞“不存在有任何应付但未付款项的情形” 。但这还是引发了种种揣测 。
毕竟,本土Biotech与外资药厂进行商业化合作,后又因种种原因终止合作,这样的剧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样是A+H股上市的君实生物-U(688180.SH) 。
2022年1月4日晚间,君实生物-U(688180.SH)公告称,已终止与阿斯利康达成的PD-1商业化推广合作,该事件曾在业内引发广泛讨论 。
但与君实生物的“被动”相比,此次与辉瑞的终止合作,更像是康希诺的“主动而为” 。
6日,《科创板日报》采访人员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康希诺,企业方面对《科创板日报》采访人员简述了相关的事件始末:
原来,康希诺大约于2019年Q4开始与辉瑞方面洽谈合作,彼时国内仍无新冠疫情,鉴于康希诺的产品管线较为单一,因此选择将MCV4与辉瑞合作 。在公司看来,这样属于高“性价比”的销售方式;
但时至今日,康希诺的情况“已不可同日而语” 。
采访人员注意到,2019年Q4时,康希诺尚未有任何产品获批上市;而截至目前,康希诺已进入销售阶段的疫苗产品共有三款,分别为: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CRM197载体)美奈喜(下称:MCV2,于2021年年中获批上市)、MCV4、新冠疫苗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 。
【生科医学|康希诺正式打响销售战:终止与“宇宙第一药厂”合作】其中,前述公告所涉及的MCV4于2021年12月29日获批上市,是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四价脑膜炎结合疫苗,“填补了国内空白” 。但截至目前,康希诺“尚未产生MCV4相关的销售收入” 。
而与辉瑞“分手”后,康希诺也会如何展开MCV4的销售?
对此,公司方面还进一步向采访人员表示,在国内市场,企业已有约400人规模的销售团队 。至于MCV4的销售计划,企业也已有预备,但不便透露,将以最终业绩数字来自证实力 。
一年内销售队伍望再扩2倍
一位行业分析师向《科创板日报》采访人员分析称,终止与辉瑞合作的背后,有着康希诺自身的意图——通过MCV4项目来锻炼自己的销售队伍,为后续产品的商业化做预备 。
他同时透露称,康希诺曾在与投资者的交流中表示,2022年,其商业化团队将扩容至500人 。
事实上,康希诺已于2021年开始大规模扩建销售团队 。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康希诺的销售人员数量已达232人,是2020年同期的3.4倍;2021年,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费用为6797万元,同比增长64% 。
据此,康希诺给到销售人员的平均年薪高达29万元,这几乎已经与康希诺给到研发人员的工资持平(后者的平均年薪为30万元),而且远高于其他疫苗厂家的同期年薪(见下图,采访人员注:沃森生物销售人员中不包括外包于第三方的销售团队) 。
生科医学|康希诺正式打响销售战:终止与“宇宙第一药厂”合作
文章图片

前述分析师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康希诺“有钱了” 。
同据年报,2021年,康希诺营收43亿元,同比增加172倍;归母净利润为19亿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