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医学|大便臭和不臭 哪个更健康?
前方高能预警:这是一篇有味道的科普文 。
生活中 , 嗅觉灵敏的你是不是发现有些人的大便“臭气熏天” , 有些人的大便臭味却很轻 。
为什么大便会有臭味?不同气味的便便中预示了哪些疾病信号?能否直接从臭和不臭中分辨出谁的身体更健康?
你准备好了吗?一起阅读下文 。
大便气味是如何产生的?
当我们摄入食物后 , 食物纵身一跃顺着食管、胃、小肠这些负责消化、吸收功能的“管道滑梯”滑入大肠 , 这意味着食糜已经通过了胃肠道的加工洗礼 。
换言之 , 当食物被人体消化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 , 最终经肛门排出的食物残骸正是大便的正身 。
正常粪便是由3/4的水分和1/4的固体物质组成 。这些固体物质中大约30%为战死粪场的肠道微生物群 , 30%为未消化的食物与消化液、脱落上皮细胞混合而成的“肥肠乱炖” , 10%-20%为无机物 , 2%-3%为蛋白质 。
人体粪便的气味与肠道微生物群息息相关 。据微生物学家估计 , 正常情况下 , 人类胃肠道中至少有500种不同的微生物 , 其数量级高达100万亿 , 重量约1公斤 。
其中大多数为细菌 , 也有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 主要分布在回肠和大肠 。
这些声势浩荡的肠道微生物群的使命是辅助食物消化功能和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
食物在其发酵作用下 , 产生二氧化碳、氧气、甲烷、硫化氢、硫醇等多种气体 , 相互融合形成“荡气回肠”的带味肠气 。
肠道微生物群还能产生粪臭素(让臭豆腐香飘十里的成分之一)、吲哚(低浓度如花香四溢 , 高浓度则臭名昭著)等代谢产物 , 在其熏陶助力下 , 让大便“别有风味” 。
大便为什么会有不同气味?
大便本身常带有臭味 , 只是轻重不一 , 人体的嗅觉不一定都能历历可辨 , 所以有人用臭鸡蛋味、鱼臭味或蒜臭味等形容 。
生活中 , 厨师通过加入不同种类和比例的调味料 , 可以烹调出别有风味的菜肴 。
同理 , 当我们每日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物 , 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等营养物质的构成比例不同 , 也就使排泄物中最终含有各种代谢产物的比例不同 , 从而导致大便的气味存在个体差异 。
这也是造成“肉食者味重 , 素食者味轻”的原因 。
此外 , 由于人体缺乏某些消化蛋白酶、某种食物的摄入过多等原因 , 胃肠道的加工不一定能完全洗涤清除食物本身的气味 , 因而食物残渣中依然可能留有味道 。
例如过度摄入榴莲或蒜类 , 人体可能排出带有榴莲味或蒜味的大便 。
除了饮食结构 , 大便的臭味还可能与消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排便习惯(大便频率)、肠道菌群多寡等因素有关 。
例如 , 对于排便频次较少的便秘人群 , 本身可能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 由于大便与肠道细菌有了充分缠绵接触的机会 , 如同酿酒般发酵时间越久则越发香醇 , 大便臭味也可能更为浓烈 。
大便的不同气味预示着哪些疾病?
人体排出的正常大便本身带有些许臭味 , 但通常不重 , 即便有时排出的气味较重 , 一般在短时间内就会消退 。
大便的异常臭味可以进一步分为腥臭、酸臭或恶臭味 。这些异常的臭味可能是提示人体胃肠道疾病的蛛丝马迹 。
例如:
【生科医学|大便臭和不臭 哪个更健康?】鱼腥臭味的大便可能提示阿米巴性肠炎;
酸臭味大便可能见于脂肪酸分解或糖类异常发酵性疾病;
恶臭味大便可能提示慢性肠炎、重度痢疾、消化道大出血、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等胰腺病变、结直肠癌 。
大便气味可能成为提示消化道健康的“晴雨表” , 这也是医学上大便气味是粪便常规检查项目中重要的理学参数之一 , 尤其为疾病早期阶段可能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
但应注意的是 , 仅凭大便有臭味与无臭味 , 无法直接判定是否与肠道健康相关 。
即便是专业人士 , 仍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粪便颜色或性状等参数、粪便培养、结肠镜等影像学检查结果 , 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 。
推荐阅读
- 3岁宝宝大便带血
- 小孩大便干燥带血
- 怀孕多久内可以做流产?
- 婴儿大便干结什么原因
- 生科医学|男子睡梦中被银环蛇缠脚误以为皮带 天气转暖蛇类活跃:被咬后如何自救?
- 哺乳期大便带血
- 一周岁宝宝大便带血
- 生科医学|猴痘病例四起 世卫发布疫情爆发预警:会传入中国吗?
- 2岁孩子大便带血
- 生科医学|世卫发布猴痘疫情暴发预警:比利时要求猴痘病例自我隔离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