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高墙内的守护人

本文转自:检察日报

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高墙内的守护人

文章插图
柴冬梅(左)与同事检察信箱相关信件
“当好高墙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为了这样一句承诺,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派驻重庆市女子监狱检察室主任柴冬梅六年如一日,执着一念,坚守如初 。
从事刑事执行检察工作14年,她用热忱和汗水浇灌检察“事业田”,以匠心和智慧耕耘改革“实验田”,收获平安中国建设先进个人、双百政法英模、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办案检察官、全国首届监所检察业务标兵等诸多荣誉,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两次 。
向“踩点减刑”说不
早上不到7点就要出门,由于堵车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到监狱,每周带着4人团队在检察院与3所监狱之间往来奔波,需要审阅30宗以上的“减假暂”案卷……
驻监检察工作的日常也许平淡无奇,但在柴冬梅看来,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不容有失,因为它一头连着刑罚的权威,一头连着服刑人员的命运 。
2019年7月,某监狱对服刑人员聂某提请减刑 。经审查,聂某减刑间隔期、狱内表现都完全符合减刑条件 。晚上回家后,柴冬梅习惯性地在头脑中对该批次案件逐一复盘 。
“当时,我发现自己竟不知道聂某的实际服刑期限,这可是办案的大忌 。”第二天一早,她急忙查证,核实聂某如获减刑,实际服刑时间就只有十五年一个月 。
也许对一般服刑人员来说,这并不算短 。然而,聂某系因邻里纠纷故意杀人入狱,服刑期间没有立功等突出表现,对被害人亲属的赔偿也不到位 。
“刚到法定最低服刑期限就刑满出狱,不仅违背罚当其罪的原则,被害人亲属会怎么想?”于是,柴冬梅果断向法院建议对聂某不予减刑并得到采纳 。
无独有偶 。服刑人员廖某拟提请减刑,但其最近一年的年终考核评审为较差,也被柴冬梅否决 。“这说明其改造表现差,而且减刑间隔期刚到就提请减刑,这对其他表现良好的服刑人员不公平 。”
“刑罚执行是刑事诉讼最后的一道关口,驻监检察官心里的这杆秤‘准星’不能含糊 。”正因为柴冬梅带领团队在监督把关上抠得细,办案中一把尺子量到底,会同监狱方扭转了部分服刑人员“踩点减刑”“够分即减”的偏差观念,促使整个监区改造积极性明显提升 。
“现在大家都晓得不能混日子,沉下心来好好改造才能早日出狱 。”一位服刑人员这样说 。
5年多来,柴冬梅带领团队严格审查5000多件案件,发现提请减刑不当案件48件,得到法院采纳48件,发现裁定不当3件,得到纠正3件 。监督服刑人员执行财产性判项涉及服刑人员近百人,监督执行金额1100多万元,有效破解该领域“重判决、轻执行”问题 。
创新“冬梅工作法”
【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高墙内的守护人】2016年,柴冬梅调任派驻重庆市女子监狱检察室副主任,开始负责驻监检察工作 。随着对工作越来越熟悉,一个亟待破解的监督瓶颈摆在她面前 。
“检察官审查处于末端监督,减刑、假释案件数量大、阅卷时间仅有一周左右,难保不出现纰漏 。”柴冬梅告诉采访人员,问题还在于,如果检察官提出不同意见,相应程序就要推倒重来 。“既损伤司法机关权威、耗费司法资源,也影响服刑人员的心理预期” 。
在柴冬梅提议下,驻监检察室和女子监狱率先取得共识,借鉴公诉检察官办理重大复杂刑事案件的成熟经验,探索推行检察官办理减刑、假释案件提前介入制度,使驻监检察官从末端监督变为全程监督 。
2019年,监狱巡回检察模式在全国推开,柴冬梅开始负责女子监狱、九龙监狱、长康监狱的派驻及其他交叉巡回检察工作,压力和挑战也随之而来 。
“那个时候,我们整个办案团队只有4人,面对3所监狱的数千名服刑人员,按照老办法能不能完成都成问题 。”柴冬梅意识到,监督办案模式非改不可 。
经过近半年的调研摸索,她的一系列创新点子在3所监狱的“实验田”里试行开来,逐步形成以“一前移”“三查清”“四注重”为主要特点的“冬梅工作法”,有效规范办案程序、保障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 。
与此同时,她针对3所监狱案卷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制定新的立卷证据标准;建立服刑人员社会关系调查表,掌握服刑人员的相关动态;推动“减假暂”案件办理从“办事模式”向“办案模式”转变,使监督办案全程留痕、省时高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