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买户,八百买邻的典故?百尺楼典故

唐天宝三年 , 在京城名噪一时的诗仙李白 , 因为政治上的失意而离开长安 , 泛舟黄河东下 。他在洛阳遇到诗圣杜甫 , 二人神交已久 , 相见恨晚 , 便相偕漫游宋州(今商丘)的梁园 。在这里又遇到怀才不遇、浪迹天涯的诗人高适 。这年李白四十四岁 , 侠骨仙风 , 神采飘逸;杜甫三十三岁 , 清癯有神 , 老成持重;高适四十五岁 , 气宇轩昂 , 快人快语 。文坛三杰 , 风云际会 , 遍访古城名胜 , 猎奇前朝遗迹 , 情趣盎然 。
这天 , 三人来到古吹台游览 , 树丛之中不知谁在抚琴 , 乐声悠扬 , 更加惹动游子难以排遣的情思 。他们怀古思今 , 感慨万端 。高适笑道:“凭吊怀古 , 不可无酒 。”
杜甫道:“不可无酒 , 更不可无诗 。”
正中李白下怀 , 拊掌大笑:“梁园景美 , 琴音绝妙 , 有酒有诗 , 快哉快哉!”
他们请僧人置办酒菜及笔墨纸砚 , 借刚修缮一新的厢房 , 觥筹交错 , 开怀畅饮 , 说古论今 , 谈笑风生 , 抨击时弊 , 披肝沥胆 。酒至半酣 , 高适问道:“今日赋诗以何为题?”
杜甫敬重地说:“请李兄定夺 。”
李白道:“有感而发 , 随心所欲 , 何必命题 。”
凉风阵阵 , 从窗口飘进来一阵抑扬顿挫、流畅欢快的琴声 , 使杜甫、高适都陷入苦思之中 。良久 , 李白依然旁若无人地自斟自饮 , 更有琴音助兴 , 索性端起酒壶豪饮起来 。

千金买户,八百买邻的典故?百尺楼典故

文章插图
高适、杜甫的诗作已经完成 , 李白才醉眼惺忪地抓起一支斗笔 , 踉踉跄跄走到雪白的粉壁前 。窗外的琴声忽然激越昂扬 , 犹如催阵的战鼓 , 撩人心魄 。李白双眸顿时放射出奇光异彩 , 胸中沟壑骤起狂澜 , 笔酣墨饱 , 不假思索地在粉墙上写下了“梁园吟”三个遒劲的大字 。接着他神采飞扬 , 笔走龙蛇 , 犹如江河决堤 , 一泻千里 。琴声嘎然而止 , 他的诗也一气呵成 。
高适高声朗诵毕 , 赞叹:“字字珠玑 , 掷地有声!”杜甫也赞美道:“真乃下笔惊风雨 , 诗成泣鬼神也!”
李白看了他俩的诗作 , 更觉回肠荡气 。原来三人都不约而同地以“梁园”为题 , 描述了这次壮游 。他脱下帽子 , 甩掉靴子 , 斜卧在草榻上 , 道:“三人吟咏心相通 , 胜似帝王赐宴情!”那神态使人想起他在宫中藐视权贵 , 醉草吓蛮书 , 让权监高力士脱靴、奸相杨国忠研墨的情景 。高适、杜甫也受了他狂放不羁的感染 , 不拘形迹地席地而坐 , 把酒论诗 , 直抒胸臆 , 直至尽兴方归 。
黄昏 , 一个端庄的姑娘带着丫鬟走过来 。她是游园抚琴后打道回府路过这里的 。透过窗户看见墨迹未干的白壁题诗 , 不由停下脚步 。那造诣深厚、龙飞凤舞的书法深深吸引了她 , 见房中无人 , 便走进去观赏 。诗云:
我浮黄河去京阙 , 挂席欲进波连山 。
天长水阔厌远涉 , 访古始及平台间 。
平台为客忧思多 , 对酒遂作梁园歌 。
【千金买户,八百买邻的典故?百尺楼典故】却忆蓬池阮公咏 , 因吟“绿水扬洪波” 。
洪波浩荡迷旧国 , 路远西归安可得!
人生达命岂暇愁 , 且饮美酒登高楼 。
平头奴子摇大扇 , 五月不热疑清秋 。
玉盘杨梅为君设 , 吴盐如花皎白雪 。
持盐把酒但饮之 , 莫学夷齐事高洁 。
昔人豪贵信陵君 , 今人耕种信陵坟 。
荒城虚照碧山月 , 古木尽入苍梧云 。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
舞影歌声散渌池 , 空余汴水东流海 。
沉吟此事泪满衣 , 黄金买醉未能归 。
连呼五白行六博 , 分曹赌酒酣驰晖 。
歌且谣 , 意方远 , 
东山高卧时起来 , 欲济苍生未应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