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功建三分国,名八阵图”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绝句《八阵图》 。这是作者第一次到夔州时吟诵诸葛亮的诗 。这首诗的前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是军事才能和建树 。后两句惋惜刘备失吴,诸葛亮联吴抗曹葬送了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 。
文章插图
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移居夔州 。夔州有武侯庙,河边有八张图 。传说三国时代诸葛亮设在夔州江滩 。仰慕诸葛亮的杜甫用许多笔墨吟诵古迹表达感情 。《八阵图》是其中的一首 。
原文:
八阵图
建功三分国,留名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遗恨吞没了吴国 。
文章插图
语句评论
八阵图(由八种阵型组成的图形,用于训练军队和作战 。
超) 。三分国:三国时指魏、蜀、吴三国 。
石头转不动:指涨水时,八阵图中的石头不动 。
失吞吴:是吞吴的失策的意思 。
白话翻译
三国鼎立,孔明功勋最为突出,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享誉历史 。
随波逐流,石头依旧,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欲吞吴 。
文章插图
“功建三分国,八阵图成名就”,有两句话是对诸葛亮伟大功绩的赞颂 。第一句是从整体上写的,诸葛亮说,在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鼎立形势的过程中,功绩最好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有很多因素,诸葛亮支持刘备从无到有地创造蜀的基础事业,可以说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颂词,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相 。第二句是从具体方面写,据说诸葛亮画了八个阵图使他的声誉更高 。古人曾多次称颂此事,如成都武侯祠的碑文,写有“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战犹布雷,蜀中相业辉煌 。”杜甫的这首诗是对诸葛亮军事成就的更集中、更精深的赞颂 。
前两首诗使用对句,“三分国”相对于“八阵图”,以全局成就对军事贡献精巧整齐、自然贴切 。从结构上讲,前面的句子首先被提起,开门见山; 画上句号,出诗题,在进一步讴歌功绩的同时,为下面的吊唁遗迹做了铺垫 。
“江流石不转,遗恨吞噬了吴国 。”这两句对“八阵图”的遗迹表示感慨 。“八阵图”遗址位于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 。据《荆州图副》年和刘禹锡《嘉话录》年介绍,这里的八张图细石堆成山,高五尺,六十围,纵横布条,排列六十四座山,始终保持原貌 。即使被夏天的大水淹没,直到冬天的水落到平川,一切都失去了故态,但只有八阵图的石头山依然旧,六百年来没有变 。上一篇文章非常精练地写了遗迹这一富有不可思议色彩的特征 。“石头转不动”是借用了“我被石头迷住了,不能转”的《诗经国风邶风柏舟》首诗 。在作者看来,这种不可思议的色彩与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联系 。他忠诚于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保持坚定不移的精神,磐石坚定不移 。另一方面,这零碎碎、多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也象征着诸葛亮尽忠职守、惋惜 。所以杜甫最后写的一句话是“遗恨吞吴”,刘备吞吴失策,破坏诸葛亮和吴国的抗曹战略,统一大业中途夭折,成为千古遗恨 。
当然,与其说这首诗写了诸葛亮的《遗恨》,不如说无宁说杜甫为诸葛亮惋惜 。而且,在这种惋惜中流露出杜甫“伤身不暮”(黄生语)的抑郁 。
这个怀古绝句,具有将讨论融入诗中的特征 。但是,这种讨论并不是空洞抽象的,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丰富 。诗人与怀古叙述融为一体,浑然一体,这种怨恨和余味无穷 。
以上就是关于《“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写的是谁?》的答疑相关内容,希望能够解决大家的疑惑,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有更多疑问,请移步至百科答疑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写的是谁?】
推荐阅读
- 大连|大连常态化核检:周二男性周四女性 7天不检变“灰码”
- 女士的法则|《女士的法则》“彭昱畅”是职场上的小白,情感上的大师
- 形容卿卿我我的诗句?带有卿卿的古诗词
- 宋代的资料?北宋的资料
- 绿茶加红茶,喝红茶心跳加快
- 新兴行业|你听说过“外卖运营师”吗?新兴行业介绍
- 大学生|专科生的“挡路虎”,部分大学生或将无缘本科,或许影响将来就业
- 洗发水|外国品牌洗发水早已“失宠”?若含这3类成分慎用,看看家里有吗
- 考研|相关部门传来通知,研究生“学年制”迎来调整,预计在2022年实行
- |“核酸采样员”抢手,日薪1000元还包吃住,但这份工作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