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有没有可能买到假的 淘宝商城有假货吗( 二 )


在刷单的过程中 , 卖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销售手段来保证人气的增长——真假混发 。这些卖家前期会发一些正品 , 中期会把正品和假货混在一起 , 然后自然都是所谓的高仿 。网友往往分不清真假 , 但在评价里有人说是正品的时候会果断购买 。淘宝买了假货之后 , 很少有人退货 , 所以这种方式一直延续下去 , 甚至一些大型垂直电商也模仿并发扬光大 。
刷完就进入更高的阶段——刷 。刷钻最初的想法是卖软件充值 , 因为这种交易在淘宝早期的设置里是实物交易 , 算是被利用的bug 。后来官方修改了 , 后来进入了“刷冠”模式 , 以虚拟交易为主 。但随着阿里对虚拟交易的一系列限制 , 很多卖家“迷失了方向” , 开始做回头客 。
刷到首页后 , 产品介绍的精心包装成为关键 。除了我见过的一些伪装 , 还有几种虚假介绍也是相当流行的:漂亮的路线 , 卖家给出的介绍会让人觉得很体贴很高大上 , 最后忍不住在buy buy买了;另一种是先把自己的产品吹嘘一番 , 然后再和别家对比 , 然后广告宣传有多少人买了 , 有多少人赞了 。最后一句“只要998哟”让你立马掏钱 。
除了“刷”和虚假介绍 , 很多卖家还开马甲——通过小店引流 。一般的方式是小店以超低的价格销售同样的商品 , 最终通过链接指向大店 。据业内人士透露 , 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内屡见不鲜 , 但随着淘宝处罚力度的加大 , 已经不再常见 。
总之 , 卖家面对淘宝不断增强的控制力“道高一尺 , 魔高一丈” , 各种新奇的伪装、刷单手法迭代更新 , 层出不穷 。
真的不是阿里的错?
看到这里 , 恐怕大家对淘宝售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是特定阶段市场的自然现象 。在中国消费社会的初级阶段 , 每个人都充满了购买的欲望 , 但大多数人都缺钱 。互联网的出现 , 一举解决了很多问题 , 包括花更少的钱买更多的东西 , 甚至是假货 。既然有很强的需求 , 而且阿里巴巴提供了淘宝这个平台 , 那么通过它卖假货的人就会源源不断 。虽然阿里一直在跟进售假 , 但一个公司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和整个社会角力 。马云自己也曾说过 , “二十五块钱买块劳力士手表是不可能的 , 只是人太贪心了 。”
所以 , 淘宝上假货多真的不是阿里的错?边肖认为这种说法不好 。“有人卖劳力士手表二十五块钱 , 你不在乎?”既然阿里一直声称坚决不与售假者站在一个阵营 , 那么首先要控制准入 。在“免费开店”的政策下 , 淘宝只向正式开新品的卖家收取1000元保证金(手机卖家1万元) 。虽然还有一系列的实名认证流程 , 但是在淘宝基本没有开门的门槛 。当然 , 没有人会开一个脸上写着“卖假货”的店 。在标榜免费、免费的淘宝 , 通过接入遏制售假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意味着 , 阿里一再表示的增强 , 与淘宝卖家数量最多无关 。
阿里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准入 , 就要在监管上下功夫 。如前所述 , 他们确实做了很多工作 。2013年8月 , 淘宝发布史上最严打假规则 。如果卖家售假行为特别恶劣 , 将面临一次性扣48分 , 直接关闭信息资源网的处罚 , 即使是皇冠级店铺也不能免责 。正是有了这期间开始的“铁腕打假” , 阿里才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世纪IPO” 。然而 , 尽管业绩华而不实 , 但我们可以发现 , 假货仍然在淘宝占据着突出的位置 。肖认为原因有三:1 .“最严打假规则”缺乏外延 , 无形中给售假者卷土重来开了绿灯;2.对“刷刷刷”的遏制力 , 还是因为一些利益的原因不够强 。如果“刷钻”一天不根除 , 那些卷土重来的售假者就能迅速回到风口浪尖;3.缺乏对热门推荐的审核 , 出于利益考虑也发布了假货 。以前面的足球鞋为例 。推荐的17款产品 , 大部分都是假货 。
不管多少人在维护阿里的清白 , 淘宝都要承担过错甚至原罪 。有人提到 , 阿里只提供淘宝这个平台 , 相当于楼主 。如果符合“租赁规则” , 那么“租客”是否售假与阿里无关 。这似乎是合理的 , 但边肖认为这是令人发指的 。在明知售假情况的前提下 , 阿里却要承担连带责任 , 而没有采取真正有效的措施规范卖家行为 , 更何况大量售假卖家仍被淘宝推荐为热门优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