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种植方法详细介绍


食用菌种植方法详细介绍

文章插图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食用菌种植方法详情介绍 。

食用菌种植方法详细介绍

文章插图
食用菌种植方法详细介绍
如何在森林下种植食用菌:菌棒的运输和摆放
当菌棒三个接种点的菌丝环基本成圈后,运至林地放置 。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轻放,以免折断菌棒,避免污染,更要注意不要折断菌棒 。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32℃以下,当温度高于35℃时,菌丝停止生长,当温度高于40℃时,菌丝会燃烧致死2h以上 。菌棒运至林下,堆成“井”字形,每3天堆放一次;也可以直接铺在森林下面的地上,隔几天滚一次;最好直接放入棚内,不要堆放或碾压 。这里的温度管理适合22℃ ~ 26℃,需要及时掀膜通风降温,中午前后适当喷水降温,一般需要少量 。
如何在森林下种植食用菌:养菌变色
管理 。15 ~ 20天后,当白色菌丝基本上被菌棒覆盖时,菌棒全部变白,大部分出现瘤样突起,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穿刺放气,加速菌丝的生理成熟,一根菌棒可以穿刺100个左右的微孔 。这时候要注意:如果菌棒失水较多,毛孔会缩小,以免失水过多 。穿孔后,棚内湿度70%左右,温度20℃~ 22℃;12℃以下不宜变色,30℃以上会造成菌丝损伤 。此时细菌年龄已达80多天,正处于变色和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阶段 。穿孔后5 ~ 7天,浇水2 ~ 3天 。当菌棒中的白色菌丝全部长出白色绒毛并吐出黄色水时,通风会使倒伏黄色水的白色绒毛变干,菌棒变成褐色,颜色变化就完成了 。

食用菌种植方法详细介绍

文章插图
如何在林下种植食用菌:拆包整理
当整个菌袋有2/3以上变成褐色时,可以将袋取下整理 。菌棒交错排列在棚内的架子上,菌棒之间的距离为lOcm 。4延米有140根菌棒,每延米约35根菌棒 。
如何在林下种植食用菌:早期出菇管理
蘑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突然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干湿交替、昼夜温差、外界振动)的刺激,菌丝开始相互交织,扭曲成盘状组织,分化成子实体原基 。原基形成的特点是菌膜破裂,露出不规则的菌丝,然后变成淡褐色,从裂隙中逐渐上升,上升部分逐渐增大,从爆裂处分化为蘑菇芽或直接形成小蘑菇芽 。这时要注意水分和通风的管理 。遇高温或过于干燥的环境,蘑菇芽会枯萎死亡 。这一时期的湿度应控制在85% ~ 90%,温度应在22℃ ~ 28℃ 。在这种情况下,蘑菇芽生长成成品蘑菇只需要3 ~ 4天,否则需要1周或更长时间 。当温度在22℃-25℃之间,光照适中时,蘑菇厚,茎短,颜色深,品质好,故称厚菇;当温度为4℃ ~ 8℃,湿度为50% ~ 60%时,蘑菇顶部出现壳状裂纹,质量最好,即所谓的花菇 。

食用菌种植方法详细介绍

文章插图
如何在林下种植食用菌:注水管理
夏天,第一次注释的水在第3天开始产生蘑菇,第6天可以收获 。采收期为3 ~ 5d,所以第二批注水会比第一批晚注射3天,即第一批注水会后注射第二批,以此类推,直至全部注射完毕 。最后一次批注后,第一次批注的水已经收割了20天左右,然后可以立即进行第二次潮菇生产 。后来随着温度的降低,出菇变得缓慢,分批注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逐渐缩短间隔,从而达到连续收割的均衡市场 。注入的水应为无污染的地下水,水温越低,对菌丝的刺激越大,越有利于出菇 。

食用菌种植方法详细介绍

文章插图
如何在林下种植食用菌:结果期管理
菌丝分化成小菇芽后,进入出菇阶段 。湿度应控制在85% ~ 90%,温度不应高于30℃ 。早晚各喷一次水 。早晚喷水增加湿度,中午喷水降低温度 。正常天气条件下,促进出菇,白天基本覆盖,夜间对流通风小,人为制造较大的温湿度差,以利于菇芽的形成和生长 。出芽后,早、中、晚各通风一次,以利于菌丝呼吸,夜间温度不低于18℃时进行对流风 。
如何在森林下种植食用菌:采蘑菇
【食用菌种植方法详细介绍】蘑菇帽直径6 ~ 8 cm时,呈伞状,帽不展平,帽下膜开裂,是适宜的采收期,前期产量低,后期开伞质量差 。菇棒出厂时一般在2公斤左右,每菇重量减轻1/3 ~ 1/2 。所以每一个潮菇采收后,都要养菌丝15 ~ 20天调理恢复生长,然后用注射针补水,整个生长期可补4 ~ 6次,最多可达8次 。第一次注水使菌棒恢复到2kg,不超过4kg,每次注水重量比前一次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