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是哪本书?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一粒沙 于是形成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三毛
在高中与大学时代,三毛的书,曾是我的最爱,爱到疯狂 。《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等书,我是读了又读 。她的文字,没有任何雕琢做作,很真实,真实得让人似乎能触摸到,让人动容,让人心向往之 。
之前对三毛本人的印象,很是模糊 。也许正因为模糊,更增加了神秘感 。当时我都有了一种冲动,就是也像她那样,把万水千山走遍 。不过三毛的结局,我倒是很清楚 。在48岁那年,在台北荣民医院中,她选择了用丝袜吊颈自杀 。自杀之前,没有留下遗书,只言片语都没 。
其实,当她的西班牙丈夫荷西死后,甚至更早,她就有了赴死的冲动 。用三毛本人的话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 。
我想,滚滚红尘中,她已无牵挂 。即使万人追捧,也已与自己无涉 。
三毛的肉体远去了,她的魂灵却从未离开 。即使很久没有读她的书了,每当想起,还是如此深刻难忘 。三毛的母亲这样评价女儿: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让她踏踏实实地活着 。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地对面人生 。在我这个做母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 。
我很同意作家倪匡的话:三毛对生命的看法与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体和死后有灵魂两种形式 。她自己理智地选择追求第二阶段的生命形式,我们应尊重她的选择,不用太悲哀 。三毛选择自杀,一定有她的道理 。
这个道理,我想就是看破了、看透了、放下了 。这个世界她已来过,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地爱过,万水千山也走过 。当这个世间,再也承受不住自己如烈火般的燃烧时,那么,死亡也许才是最好的结局 。
想起了罗大佑的《滚滚红尘》这首歌: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世的我 。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地胶着 。想是人世间的错,或前世流传的因果 。终生的所有,才不惜获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
另外,罗大佑另一首歌《追梦人》,同样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 。歌词里有四句话,让人尤其难忘: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飘来飘去的笔迹是深藏激情你的心语 。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 。
稍稍熟悉三毛,则可以看出,这四句处处在写她 。第一句写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生活过,并写下《撒哈拉的故事》;第二句写三毛用笔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独特的感悟;三毛的英文名字是Echo,在英文中就是回声之意,而前世后世,则暗指三毛已死;第四句含义很多,也许有罗大佑对三毛已矣的感伤,更有对三毛之死的一种终极关怀与体悟 。
三毛1943年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1973年与荷西结婚,1991年自杀 。三毛本姓陈,原名陈懋,后改名陈平 。她是一个典型的追梦人 。
有人说,三毛的故事,就是她的梦而已 。让我说,如果能用一生做这样的梦,是梦又如何 。一生都能在梦里追寻,为梦而生,为梦而死,该是多么独特、多么让人神往!
【三毛的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是哪本书?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一粒沙 于是形成撒哈拉】用三毛自己的话作结吧:戏,这么演,叫戏,那么演,也叫戏,这一场下了,那一场上来,看戏的,是自己,上台的,也是自己 。你是自由的,你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路 。他人喜不喜欢你走出来的路,不是你的事情,因为,毕竟,你没有强迫任何人 。

三毛的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是哪本书?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一粒沙 于是形成撒哈拉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