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马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三国演义中马谡的性格特点

三国人物马谡生平简介:马谡的故事是怎样的?马谡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马谡?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马谡生平简介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 。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 。
【三国演义马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三国演义中马谡的性格特点】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 。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 。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 。
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 。
马谡的故事
一、丞相器重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蜀汉侍中马良的弟弟 。马谡一共兄弟五人,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 。马谡兄弟都有才华和名气,并称为“马氏五常” 。
马谡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地,先后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 。马谡才气器量超过常人,喜好议论军事谋略,丞相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 。

三国演义马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三国演义中马谡的性格特点

文章插图
刘备临终之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 。”诸葛亮还认为不是这样,让马谡担任参军,时常接见一起谈论军事谋略,从白天直到黑夜 。
二、亮纳其谋
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军讨伐雍闿,马谡送行数十里 。诸葛亮说:“虽然我们一起谋划此事多年,今天请你再一次提出好计划 。”
马谡说:“南中依恃地形险要和路途遥远,叛乱不服已经很久 。即使我们今天将其击溃,明天他们还要反叛 。目前您正准备集中全国的力量北伐,以对付强贼,叛匪知道国家内部空虚,就会加速反叛 。如果将他们全部杀光以除后患,既不是仁厚者所为,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办到 。用兵作战的原则,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以心理战为上,以短兵相接为下,望您能使其真心归服 。”
诸葛亮便采纳了马谡的建议 。不久,诸葛亮斩杀雍闿,并依照马谡之言赦免孟获,以使南中人心归服,因而诸葛亮在世之日,南方不敢再次反叛
三、马谡失街亭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 。诸葛亮命令赵云、邓芝作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北),自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在甘肃境内) 。
当时有久经战场的老将魏延、吴壹等,议论者都说应该以这些人为先锋,而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 。
魏明帝曹叡得知蜀汉来伐后,派大将张郃总督各路军马在街亭(今甘肃秦安东北)阻挡马谡 。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部队分置调度混乱,马谡的先锋王平连续多次劝谏马谡,马谡不采纳他的计谋 。
而且马谡仗恃南山的地势,不在山下据守城邑 。张郃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马谡的士兵败逃四散 。诸葛亮进军没有落脚据点,只得攻取西县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汉中 。
马谡是怎么死的?
诸葛亮回军后,将马谡连同与之一起在街亭作战的张休、李盛等全部处斩 。马谡死后,诸葛亮亲自前往吊丧,为他痛哭流涕,安抚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 。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
马谡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对于马谡的结局,《三国志》中却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记载 。
《三国志·蜀书·向朗传》的记载是“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此段意思十分明显,就是街亭之战后,马谡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而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免去官职 。
基于此种说法,民间产生了很多相关的传说,比如在姜维传的设定中,马谡潜逃后改名宁随,并在诸葛亮病逝后重新为蜀汉效力 。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则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 。即马谡在狱中病故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记载则和《三国演义》中的说法相同:“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即诸葛亮下令处斩了马谡 。
三种说法都出自原作者陈寿 。同一个作者、同一部史书中对同一个人的记载出现三种截然不同的情况,表面看上去,马谡的结局是存在矛盾的 。
不过三种说法倒是可以合理的统一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