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的诗 绝句虞世南( 二 )


不久,秦王获封“天策上将”,授世南为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共掌昭告文书 。秦王曾下令书写《列女传》装饰屏风,当时缺正本参考,虞世南却挥翰默写而成,不失一字,其博闻强识竟精准至此 。他虽是黄发高龄,其才识却如美酒一般愈久愈醇,得遇明君,方真正散发馨香 。
秦王的身份转变为太宗皇帝,他对虞世南更是愈发礼重 。他常向世南讨教前朝旧事,世南怀着师长般的拳拳慈爱,向太宗细细道来 。若太宗有言语之失,他便毫无保留地指正规劝,其至真至诚可见一斑 。

虞世南的诗 绝句虞世南

文章插图
贞观八年,国中出现“天变”,陇右出现山崩和大蛇,山东与江淮多次遭受洪灾 。太宗求问于世南 。他以晋代以来的历次天象为例,提出“妖不胜德,唯修德可以销变”之观,婉劝太宗遵循道德义理,通过修德立身消除天灾 。太宗以为然,遂遣使者赈济饥民,审理狱讼,国中灾情状况减轻,天下冤案更是少有 。
后来,天现彗星,百余日才灭 。太宗问于群臣,虞世南借齐景公与晏婴就彗星出现一事的问答谆谆告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果不修养德行,即使捕获麟凤瑞兽,亦是徒劳;如果政事清明无阙,即使灾星现世,对国家也无任何影响 。他又向太宗表达由衷的期许:“愿陛下勿以功高古人而自矜伐,勿以太平渐久而自骄怠 。慎终如始,才是守国之根本 。”太宗肃然起敬,凛然拜谢贤哲,自言弱冠举义,年二十四平天下,未三十而登大宝;纵有薛举之骁雄,宋金刚之鹫猛,王、窦踞洛阳、河北,都被收擒 。想来自远古以来,拨乱反正之明君,莫过于此,故而太宗心中颇有自矜之意,以轻天下之士 。今日虞君一席言,如警钟棒喝,令太宗猛然醒悟,避免重蹈秦皇、隋炀骄逸失政之旧事 。
九年,太上皇李渊驾崩,太宗悲痛至极,下诏拟汉长陵旧例,以山建陵,形制务必隆厚庄严 。这项期限紧促、徭事繁重的工事,对大唐来说并不是一件幸事 。虞世南得知,便上书谏言,说此举乃是为亲所累,非真孝也 。史书将他的这篇奏疏原本著录,近千言的文字借古论今,尽显一个老臣的忠君护国之心 。书奏未准,世南复上疏,与众公卿奏请遵先皇遗诏,节葬节用,终于说服太宗减省开支用度 。
太宗好游猎,他逆鳞劝阻;太宗尝作宫体诗,请他唱和,他更是违命不从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些出于本心的言行,都是贞观时期的金玉良言,为初唐治世起了莫大作用 。这种无私的智慧让太宗大为感动,他曾对侍臣说:“我和虞世南谈古论今,他恳切诚挚的态度让我很受裨益,如果群臣都像他这样,天下之事哪里还需烦忧?”
贞观十二年,虞世南在唐京城长安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一岁,平静地走完他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的人生旅程 。太宗闻讯,为他举哀悲哭,并教导皇子:“虞世南对君忠心一体,拾遗补缺,无日暂忘 。如今他去世了,朝廷上下,再无这样的名臣!”
几年后,太宗追念英灵,曾于梦里相遇虞世南 。他依然进谏直言,神态举止一如生时 。古来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虞世南生前身后,皆不忘忧国思君,以至魂梦相会,继续他献言辅君的使命 。
昔时人已没,千载有余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