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大科场舞弊案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
贪污受贿,发财机会
科举其实是用来招揽天下良才的考试,可惜往往由于贪污受贿,驱使朝廷不能录取有真才实学之士 。顺治十四年(一六五七),爆发了罕见的大型科场案,而案发之地乃北闱(顺天府)科场 。
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公开受贿,取尽京官三品以上的子弟 。十一月十一日顺治谕礼部:“今年顺天乡试,发榜后物议沸腾,同考官李振邺等,中试举人田耜等,贿赂关节,已经审实正法 。其余中式各卷,岂皆文理平通,尽无情弊为尔部即将顺天乡试中式举人,速传来京,候朕亲行复试,不许迟延规避 。”
试题全由顺治钦定,在太和门复试 。考生由八旗亲兵押入考场,皇帝亲自监试 。结果,八人被革去举人之名 。
【清朝三大科场舞弊案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贡院”变“卖完”
半年后,丁酉科江南乡试又爆发贪赃舞弊事端 。顺治大怒:“方获(江南主考)经朕面谕,尚敢如此,殊属可恶 。”落第的士子们群集在贡院门外,将门上“贡院”两字的“贡”字中间加“四”变“卖”字;“院”字用纸贴去耳朵旁变“完”字,即“卖完” 。
顺治十五年(一六五八),顺治皇帝在中南海瀛台亲试该科江南中式的正副榜举子 。每举人都身带刑具,由军校持刀监视 。这次吴珂鸣文列第一,当了解元,其中“不为朝廷不甚爱惜之官,亦不受乡党无足轻重之誉”句,直显其有宰相之风 。另外,结果公布二十四人罚停会试;十四人文理不通,革除举人之名 。
交白卷
更为轰动的是吴兆骞交白卷一事 。此人文章“惊才绝艳”,但当他看到如同刑场的考场时,感慨万端,把笔一扔,说:“焉有吴兆骞而以一举人行贿的吗?”很清高的情操!结果被发配充军到宁古塔,他在远方写尽令人回肠荡气,摧人泪下之诗词,例如:“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为千万恨,为君剖 。”于康熙二十年,他终奉诏赐还,就这样在塞外度过了二十三个寒暑 。
清廷废除科举制度
![清朝三大科场舞弊案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http://img.jiangsulong.com/220422/004004A45-0.jpg)
文章插图
一九零五年九月二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一九零六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科举考试兴起于隋朝,发展于唐宋,完善于明清 。其重要程式是:初级为院试,在府一级地方上进行,合格者称“生员”,习惯上叫“秀才” 。第二级为乡试,在各省城举行,由生员参加 。录取后称“举人” 。第三级为会试,在京城进行,由举人参加,录取后称贡生,贡生经过殿试(也叫廷试),录取后即是进士 。进士按成绩分为三甲(等):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又称传胪),称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称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称赐同进士出身 。试题皆出自四书、五经,文体重要是八股文 。
清政府至光绪三十一年(一九零五年)废科举制时,其间有状元一百一十四人 。古代上最终一个状元为清光绪三十年(西元一九零四年)甲辰科的刘春霖 。
推荐阅读
- 清朝最后一个铁帽子王 清朝铁帽子王和亲王区别
- 清朝最后一个铁帽子王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都有谁?大多下场悲惨
- 河南信阳毛尖开采了,三大信阳毛尖品牌排行榜
- 居家泡茶的三大技巧,饮普洱茶的技巧
- 鉴别安溪铁观音,安溪铁观音的三大类型
- 中国联通|国内三大运营商一季度日赚3.8亿!万亿巨无霸中国移动第一
- 秋瑾的英雄形象 秋瑾是清朝的吗
- 秦朝以少胜多的战役 古代三大战役以少胜多
- 清朝9大总督是什么 清代八大总督是谁
- 居家泡茶三大技巧,饮普洱茶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