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 , 很多HiFi发烧友在聊音乐的时候 , 经常会谈论到关于音乐文件采样、位深、码率的相关技术参数 。44.1kHz/16bit、96kHz/24bit、192kHz/24bit这种PCM波形规格到底意味着什么、DSD这种全新的规格音质有何优势?今天笔者就以纯理论的角度为大家对比一波WAV和DSD两种文件 , 欢迎大家进行参考 。考虑到不少入门的烧友基础较弱 , 笔者在第一章先科普一些基础知识 , 大佬可自行跳过 。
一、关于采样/位深的基础知识
1.1什么是采样
先从44.1kHz说起吧 , 相信不少的朋友都知道44.1kHz是采样率参数 , 但却不知道到底什么是采样率 。所谓采样率 , 即是录音设备每秒采集声音样本信息的频率 。44.1kHz采样率 , 即是在录音时 , 设备每秒记录44100次 。
文章插图
【音频技术解析:纯理论对比PCM和DSD】
为什么无损音乐的采样率会被定位44.1kHz?这其实并非偶然 。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为了不失真地恢复模拟信号 , 采样频率应该不小于模拟信号频谱中最高频率的2倍) , 采样率44.1KHz的数字音频格式可以无损地记录22.05KHz以下频率的音频信号(参考自香农采样定理) , 其刚好超过了人耳的听力范围20kHz 。对于PCM波形来说更高的采样率意味着曲线更加接近真实 。
DSD64的采样率为2.8244MHz , 相等换算的话就是上面CD的44.1KHZ的64倍采样率 , 也就是2824400次/秒 。与PCM脉冲编码调制不同的是 , DSD在录制时使用PWM脉冲宽度调制 , 因此在图像呈现上来看也与PCM有所不同 , 具体笔者会在下面讨论 。
1.2 什么是位深
刚刚我们提到过 , 采样率是每秒记录声音的次数 。对于用数字波形记录声音的方式来说 , 如果横轴是时间 , 想要出现完整的波形 , 那么就需要一个纵轴参数来为波形的“高度”进行设定 。对于音频来说 , 这个高度信息 , 就是bit(位深) 。
文章插图
所谓16bit , 其真实含义是用16位的二进制数来表示采样点的电平(纵轴高度) 。在PCM波形中 , 纵轴高度越高、听感的响度就越高 。位深对音乐文件的动态表现一般直接挂钩 , 16比特整数可以储存2的16次方(65536)个不同的数值 , 每增加1比特代表纵轴的精密度翻一倍 。
1.3 PCM波形的文件都有什么?
相比于DSD来说 , PCM技术于很早之前就应用于音频领域 , 因此其文件有很多的变种 。正常的无损无压缩PCM波形的文件是WAV , 我们日常下载到的flac、ape这种无损格式都是将WAV文件无损伤压缩的音乐格式 , 再次解压缩后数据不会受到影响 。mp3、wma等格式为有损压缩格式 , 再次解压为WAV后会造成数据损失 。
二、PCM和DSD本质的不同
2.1 PCM、DSD的录制方式对比
PCM和DSD在录音时使用的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系统;PCM脉冲编码调制:其首先将连续的模拟信号(音乐原声)离散并抽样量化 , 根据瞬时点参数构建PCM波形 。简单、直观、文件占用空间低是它的优势 , 其劣势在于量化误差较大(导致信噪比较低的原因) 。
文章插图
DSD在录制时使用了另外一种调制——PWM脉冲宽度调制: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脉波的一种全新的记录方式 。在记录时 , DSD的模数转换A/D部分并非如WAV一样 , 而是通过采样点实现增/不变/减的判断 。打个比方吧 , 让PCM和PWM(DSD调制技术)一起记数字 , PCM在记录一串数字时是1,2,3,4,3 , 而PWM则是0,1,1,1 , -1(只取差值) 。
2.2 PCM、DSD读取方式对比
PCM波形的横轴为采样点、纵轴为位深 , 在做放音的数模转换D/A时 , 数字波形中的每个点会转换成其独有的二进制编码被指定的DSP或者CPU进行处理实现转换 。对于PCM波形来说 , 由于每次采样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 因此PCM系统在声音回放时对晶振的需求的极高 , 如果解码时两方出现任何误差都会导致失真 。同时 , 由于采样率远低于DSD , 其在取样时的受量化误差影响 , 其理论上的信噪比也远低于DSD 。
推荐阅读
- 霍山黄芽的炒制技术,霍山黄芽价格多少
- 主流RPC框架通讯协议实现原理与源码解析
- 超过35%的德国中小企业已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 电脑结构解析
- 技术转载 || 使用java API进行zip递归压缩文件夹以及解压
- DNS_Sec搭建
- Excel高手常用的35个函数解析
- 人类火星计划 火星计划是什么
- 语雀的技术架构演进之路
- HTML5 绘图技术 「Canvas」和「S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