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名茶之宝洪茶

分享给朋友吧▲点上方篮字关注
被数十万雅士分享的茶知识
如 品 茶 一 样 生 活 | 账 号:artea-cn
ARTEA-CN推出的《TEA ONE》栏目,在每篇文章的文末,欢迎各位茶友分享您的一句“经典茶语”生活感言,给我们回复并署名,您便有机会让数十万人一睹风采 。
【云南名茶之宝洪茶】宝洪茶茶树多分布在宝洪寺四周的宝洪山上,这里海拔高约1000多米,林木交荫,云雾重,日照短,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腐殖质和矿物质含量丰富 。优越的自然环壤有利茶树的生长,有利芽叶有效成份的形成和积累,为形成香味特异的宝洪茶奠定了物质基础 。竹山茶园高达1900米,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漫射光占优势,茶树对光的利用率相对增加,提高了茶叶里的有效物质 。加之,茶树经宜良农民精心选育,形成了该茶萌发力强,芽叶肥壮,白毫丰满,成茶香气高销路持久的特点 。据历史考证,宝洪茶早在唐朝宜良宝洪寺时(当时称相国寺,明朝改建时称宝洪寺)由于开山和尚从省外来传教,引来的小叶型茶种,当时佛教在中国和亚洲盛行,据传开山和尚从系福建人氏,茶种来源于闽,种植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 。
历史渊源
宝洪茶的历史记载,明清年间最为昌盛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称“宝洪之片茶,为茶之极品” 。明代陈霆其著《雨山默谈.卷九》 (1539)称:“宝洪茶为天下第一 。有司包贡之余,例馈权贵与朝士之故旧者” 。明代大学者李东阳、箫显、李士实三名士玉堂联句《咏宝洪茶》 :“七碗清风自里边,每随佳兴入诗坛 。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 。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 。何时一酌中霖水?重试君漠小风团!”在世面广为流传 。其外,明代名著《金瓶梅》 、清代名著《红楼梦》均有宝洪茶记述 。
宝洪茶的历史,始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武夷茶罢贡后,到咸丰年间(1851-1861)贡茶制度终结 。历经两个朝代几十位皇帝 。是历史上十余处贡茶中最长的 。“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 。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涤除沉菏……,可见宝洪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 。
宝洪茶的历史渊源,史料尚无考证,多年来许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 。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两 。一是说,1905年前后,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枝,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 。消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蜂翅”(意为蜂翅) 。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 。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 。
采制方法
宝洪茶采摘精细,具有开采早,采期短,采得嫩三大特点 。每年雨水节令时开采,清明前五至十天采摘结束 。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 。采回的鲜叶薄摊在竹簸箕内,摊放3~5小时,使其散发部分水份 。去除青草味气,便于炒制 。宝洪茶炒制方法酷似龙井茶,曾有宜良龙井茶之称,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回潮、煇锅三道工序 。炒制手法有抖、掳、抓、扣、揿、压、推、磨八种 。炒制时根据鲜叶老嫩、含水量高低成形度灵活变换,因势呵成 。
杀青:是蒸发水分,钝化酶活性和初步做形的过程 。当锅温 140℃左右,在铁锅上涂少许桕油,使锅面光滑,待青烟消失,投入 500~700克摊青叶,开始用单手掳翻高抖手势,当散发一定水分后,降低锅温至 60℃左右,逐渐改用抓、扣、揿、抖手法进行造形,用力由轻到重,达到理直茶条、揿压成形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起锅摊凉,历时 12分钟左右 。
煇锅:目的是进一步做形和干燥 。当锅温 50~60℃,投入杀青回潮叶 1.5公斤左右,开始采用抖、抓、掳手法,将青锅叶抖散、抓齐、理直成条,待茶叶全部柔软,有热手感时改用压、推、磨手法,进一步做形,将茶叶压扁、磨光,炒至扁平光滑,茸毛脱落,折梗即成粉末时,起锅摊凉,分筛割头除末,匀堆装箱 。
中国对采茶机的研究是五十年代末期开始的 。机器采茶已在部分地区和国营茶场较大面积上试用,中国不少专业研究机构也对机采问题作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并已取得一定成果 。
(1)采茶机类型与采摘效果中国研制并已提供生产上试用、试验的机型有十余种 。采茶机的工作原理均属切割式 。基本型式有往复切割式、螺旋滚刀式、水平旋转钩刀式三种 。动力来源分机动、电动、手动三种 。采茶机的工效与茶芽生长情况、操作者技术熟练程度及采茶机采摘幅宽度关系较大 。机采的生产效率一般要比手采高6-15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