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禅门吃茶去,不如吃茶去

文章目录[隐藏]

  • 日子半醒半睡,淡如一杯沉静的秋茶
  • 禅茶与雅 茶要常饮,禅要常参,性要常养,身要常修 (2)
  • 空持百千偈 不如吃茶去
  • 吃茶去 何时何地何物都能悟道
日子半醒半睡,淡如一杯沉静的秋茶茶是苦命的,生来就遭罪,嫩芽嫩叶被采撷下,萎凋、杀青、揉捻、烘焙,哪一道工序不是一场浩劫!但君子襟怀的茶不在乎 。人生总是要繁华落尽的,茶会让被烈酒浇灌的发热头脑凉下来 。其实以茶解酒并无科学原理,多是心理作用,最多是以沉静来抵抗沉醉 。茶是“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 。茶通仙灵,合乎佛禅,唐代赵州和尚嗜茶成癖以茶道为栈,其口头禅便是:“吃茶去!赵朴初先生赞曰:“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

禅茶与雅 茶要常饮,禅要常参,性要常养,身要常修 (2)禅茶与雅 所谓雅,就是指正确且台平规范,其中超凡脱俗、情趣高尚、意趣深远和正而不邪都是”雅”的含义 。高雅就是指人能富贵不矜、贫贱不卑、出淤泥不染、做而无做和无做而做 。古今的荼人都以品茗谈心作为雅辜,以茶人啜客作为雅士 。可见,“雅”对中国茶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禅的精神在于悟,荣的意境在于雅,而茶承接禅意,禅又存于茶中,能够表现出茶的内在精神就是”雅”,人们需要“吃茶去”才能体验出“雅”中所蕴涵的茶“真谛” 。作为“禅茶一味“的禅茶则是将茶之雅的传统与人们对佛法的领悟进行有机的结合 。即所谓的“茶禅一味” 。茶要常饮,禅要常参,性要常养,身要常修 。正如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言:“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空持百千偈 不如吃茶去【到禅门吃茶去,不如吃茶去】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这是禅机众生向往想不通的事猜不透的心看不透的人不如不想不如不猜不如不看不如寄情山水不如快意人生不如 吃茶去........清茶一杯问自己,杯无言水无语 。梦中拥抱颜如玉,醒来醉卧茶烟里 。参禅论道找真谛 。参禅论道找真谛 。浓茶一杯敬天地,天无言地无语 。柳绿花红茶中趣,参禅论道找真谛 。成也精彩败也美丽 。神清气爽歌一曲,人生不过棋一局 。输赢胜负平常心,心无挂碍何所惧 。千里万里苦寻觅参禅论道找真谛千言万语还不如吃茶去茶香飘出这谜底随缘任运吃茶去

吃茶去 何时何地何物都能悟道吃茶去,是很普通的一句话,但在佛教界,却是一句禅林法语 。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古佛,他喜爱茶饮,到了唯茶是求的地步,因而也喜欢用茶作为机锋语 。据《指月录》载:"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 。后院主问曰 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 。"吃茶去",是一句极平常的话,禅宗讲究顿悟,认为何时何地何物都能悟道,极平常的事物中蕴藏着真谛 。茶对佛教徒来说,是平常的一种饮料,几乎每天必饮,因而,从谂禅师以"吃茶去"作为悟道的机锋语,对佛教徒来说,既平常又深奥,能否觉悟,则靠自己的灵性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