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四个误区初学者一定不要走进

太极拳作为东方古老文化的积淀,其魅力无穷 。它不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宝贵财富 。在进入新的世纪里,它将作为国际奥运会竞技和表演项目而载入史册 。那么,怎样练习太极拳呢?

太极拳的四个误区初学者一定不要走进

文章插图
太极拳误区

怎样练习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瑰宝,集健身,技击于一体,深受人们的喜爱 。怎样练习才能达到健身、技击的效果呢?这在各类拳论中,前辈们早已阐述过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一、放松
1.体松 。即身体放松 。身体各关节,部位的机肉群不紧张,肢体在受外力时,各关节自如转动,而不是使身体成为僵硬的整体 。这种状态下的身体是由各灵活转动的局部构成的 。受力时则分解为局部,发力时则合为整体 。这样,才能化解来力,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反击能力 。这就是真正的放松了 。
2.精神放松 。我认为,放松就是在大脑的支配下,肢体有意识地、能动地松弛,无论什么情况,精神都不紧张,心中自然,无论发生何事,泰然处置,从容应对 。
王老师所教放松方法是:在运动中着重注意肩、肘、手和胯、膝、脚上下三节的放松 。在练拳时,要以无极桩的要求为标准,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向下松垂,一直松到脚底涌泉穴,无丝毫上挺之力 。要多做旋腰转胯的运动,两脚开立,脊柱正直,左右转动腰胯,膝、踝亦随之转动,两手臂自然地随之左右甩动,有利于肩部的放松 。
蒙王成老师教授,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自己身体的肩、胯等关节就能很快松开了,手臂的反应也更加灵敏,一次,和别人推手时,在对方大力推来,我没加思索,轻轻一摆,化开来力,手自然接在对方肘下,随手一领对方出去老远;对方和我都很吃惊,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效果,我这才体会到,王老师讲的只要放松好,自卫、进攻的招式自生的道理 。
二、浑圆 。松的问题解决之后,就要解决浑圆的问题 。有的人练了一辈子太极拳,一趟拳形容出来,仍是有凸凹处,不饱满 。就是浑圆的问题没解决 。所谓浑圆,就是浑厚、圆活、饱满 。在练拳过程中,始终有一种沉稳的内劲在里面 。看王成老师练拳,就可以体会到浑圆之韵 。在他使用顺拦肘时,尚未触身就感觉到一股很大的力逼迫你向后跌出,这就是浑圆的效果 。
三、旋转 。旋转的问题是应该与浑圆同时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太极拳是圆运动,但这个圆不是平面的圆,而是立体圆,是以脊柱为中轴的公转(源动腰脊、旋腰转胯)和上下肢自身的自转(上行为旋腕转膀、下行为旋踝转腿)相结合的旋转,即所谓的蜾旋运动 。如果圆形运动没有螺旋式贯串其中,这个圆形运动仍然是走的直线 。所以,要想解决旋转问题,即达到螺旋运动,必须做到:
第一,在练拳时,要使脊柱正直,不歪不倒,所谓立身中正,以脊柱为轴左右旋转 。
第二,在每个式子中都要注意起、承、转、合四个阶段,尤其是上式结束向下式子过渡过程中,要充分做到主旋转 。
第三,上肢以手掌的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的翻转为标志,始终进行旋转运动,而不是无变化的直来直去 。
第四,以脊柱为中轴的旋转要和上下肢的转动相配合,相一致,以主动手方向为准,始终是向着同一个前进方向 。这就是在公转的基础上进行的自转,从而增加手臂旋转的劲力 。如与人接手时,螺旋钻入的劲就会大大增加,而不是产生方向各异的分散劲,即所谓的“整劲” 。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浑圆呢?我认为,上肢在做每个动作时,适当地处于弯曲状态,并微有外撑、前钻之意,左右手对称撑圆运行中动作都以弧线构成 。下肢要圆裆、开胯、进退转换要走弧线,避免直来直去 。这样,身体上下肢圆撑,虽未用力,却有一种顶天立地,支撑八面的感觉 。就象一个充满气的球体一样 。这时,你就会气血顺畅,达于四梢,手指有一种发麻、发胀、针刺的感觉 。
三练三不练的练功法则即练理不练力,练本不练标,练身不练招 。
一、练理不练力 。
“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 。太极拳练的是大道,即太极阴阳转换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原理 。太极拳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虚极生实,实极生虚,虚实转换 。通过精神集中、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形随的练习,做到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内外相合 。练功时循规蹈距,顺其自然,不能急于求成 。练力指的是练习气力,这种练习虽然将局部力量练得很大,但这种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灵性,为太极拳家所不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