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退缩的原因 冰川减少的不利影响
核心提示:中国科普网讯(采访人员胡利娟)巍峨独立、世界高地平均海拔超4000米,面积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4,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这就是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
中国科普网讯(采访人员胡利娟)巍峨独立、世界高地平均海拔超4000米,面积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4,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这就是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带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正在发生哪些变化?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其生态环境?
暖湿化显著,极端高温降水事件频繁发生
原本“高处不胜寒”的青藏高原,如今,正成为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
干旱、寒冷是青藏高原给人们的普遍印象 。但科学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从未停止 。
尤其是近50年来,青藏高原暖湿化显著,年平均气温增速超过同期全球的两倍 。青藏高原极端高温和极端降水事件频繁发生,同时出现冰川退缩、冻土消融、“水塔”功能不稳定性加大等现象,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增多,对基础设施和当地及下游居民生产生活有着重大影响 。
从冰冻圈来看,高原冰川“退缩”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80-2020年疏勒南山冰川面积呈现减小趋势,2020年较1980年减少21.96%;几年前,在珠峰北侧海拔5600米左右,曾经可见许多形态各异的冰塔林,现在已上升到海拔5700米处才能看到 。
而水圈上,则是高原湖泊却在慢慢“生长” 。青藏高原湖泊面积于2015年之后快速扩张,2020年青藏高原大于30平方公里的湖泊总面积达4.35万平方公里 。
根据预测,未来青藏高原仍将保持增暖趋势,气候与生态环境灾害复合风险加大 。
气候形势严峻,密集布局功能齐全的监测站网
【冰川退缩的原因 冰川减少的不利影响】 日益严峻的气候形势,呼唤着更加完善科学的监测站网布局 。
为此,中国气象局出台《青藏高原冰冻圈与生态观测站网布局设计方案》 。根据该方案,计划到2025年,气象部门将在青藏高原地区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观测功能齐全、业务规范、流程科学、运行稳定可靠的冰冻圈和生态观测站网;构建青藏高原典型类型的冰冻圈环境与生态过程数据库,支持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原地区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 。
此外,世界气象组织(WMO)第三极区域气候中心网络(TPRCC)由我国承担总体协调职责,第三极区域气候中心(北京)也在加快建设中 。如今,雪域高原上的监测站正越来越密集 。
从1950年在扎曲河畔建立西藏第一个气象站,到现在,经历70余年发展,气象部门在青藏高原累计建成2个国家大气本底站、6个国家气候观象台、10个天气雷达站、16个高空气象观测站、106个积雪观测站、138个冻土观测站和305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 。
文章插图
如今的青藏高原,监测站网已实现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历史性跨越 。它们将在生态气候变化综合立体监测和精准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
发挥科技优势,守护“世界屋脊”生态底色
三江源核心区重现千湖美景、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不断好转、青海湖面积持续增大……多年来,气象部门持续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植被、湖泊、湿地河流、冰川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守护“世界屋脊”生态底色 。
人工影响天气作为最有效的生态保护手段,在以科学方式“呼风唤雨”中守护着碧水蓝天 。
今年3月,青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将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仅2020年,青海气象部门就通过高性能作业飞机开展空地联合作业103架次,地面作业314次,飞行作业规模创历史新高 。
西藏自治区气象部门积极参与当地生态保护修复及森林防火工作,结合无人机航拍和卫星遥感,为“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提供监测评估依据;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在草场返青、提升人工草场成活率、森林灭火、防止土地沙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推荐阅读
- 什么食草恐龙可以打败霸王龙 三角龙的天敌是什么恐龙
- 牛仔裤要搭配什么衣服?
- 解决脸部皱纹,这4种方法值得尝试!生活中的细节也应该牢记心中
- 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是如何确定的?看好啦!
- 梁涛,做纯天然苦荞茶 把健康带给更多的人
- 你需要知道的汽车空调内外循环使用技巧
- 跳槽换工作,新单位能否查到员工以前的社保记录?
- 我国动物界的活化石 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化石
- 世界十大奇特动物 巨齿鲨是不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动物
- 有没有特别好看的恐怖灵异小说 灵异恐怖小说排行榜前十名完结篇